领衔人简介

    章华忠,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现任卢家巷实验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武进区政协委员。曾获江苏省科教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常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中学地理课改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考试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贯彻“两条一规”优秀校长、武进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连续多年获区人民政府嘉奖,并荣立三等功。有近40篇论文发表和获奖,主持开展了多个全国、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在江苏省中学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理论与实践”与卢家巷实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2017-11-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理论与实践学习摘录:

一、新教育在阅读理论上的探索。

新教育在阅读方面,曾经提出五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一个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没有阅读就难有个体心灵的成长,难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第二个观点: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第三个观点:一个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学校不太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第四个观点: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第五个观点: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愿景。

此外,新教育对阅读还有以下一些独特的见解: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二、新教育在阅读实践上的行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阅读立校。

(二)倡导共读理念:共同生活。

(三)探索儿童阅读课程:幸福童年。

(四)重视教师阅读:专业成长。

(五)研制推荐书目:精神配餐。

(六)倡导精神扶贫:阅读推广。

(七)呼吁战略升级:全民联动。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摘自《朗读手册》

阅读更是让我们智慧、富足、幸福的精神之翼,我们将不断自我超越,永远朝向理想的高空飞翔。

       ——摘自《以阅读为翼——新教育实验的阅读理论与实践》 作者朱永新

卢家巷实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思考:

一、硬件建设

(一)学校图书馆。根据新阅读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初中)”、“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和即将推出的“中小学学科阅读书目”,同时结合新华书店每年提供的分阶段阅读推荐书目,结合每班一本(每十位老师一本)的数量,购置相应图书,在图书馆分年级设置书架,供师生借阅。

(二)班级图书角。各班级继续加强图书角建设,图书角根据年级不同,阅读速度不同,应有人均2~5本的图书,采用图书漂流的形式,由学生提供,教师指导图书管理员管理。

(三)好书推荐、读书交流橱窗。好书推荐、读书交流橱窗应设置在连廊、走廊、教室周边,方便学生了解和交流。

(四)校园阅读角。在校园树荫下、花坛边、花园里、楼梯角等设立阅读座,方便学生坐下阅读。

(五)电子阅读屏。在校园主通道两侧设立数字电视阅读屏,学生上学时可以快速阅读或观看,以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历史上的今天、国内外传统节日、国内外人物介绍等等。

二、软件建设

(一)阅读主题月和校园阅读节。设定每年的九月为阅读主题月,从新学年开学就推广校园读书活动,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校园阅读氛围。从9月1日起,每一位师生就选定阅读书目,制作阅读书签,开启校园全民阅读;以周为单位,开展阅读书签、师生朗读、读书笔记、好书推荐等活动。设定9月28日为校园读书节,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同时进行朗诵、短剧等表演,还可以组织图书跳蚤市场,让学生之间的图书进行流动。一学年的开头,把阅读的氛围打造好,在后续的时间里,推进阅读的常态化。

(二)今天早知道和晨诵。校园电子阅读屏设立新闻、历史上的今天、传统节日、人物等栏目,以校本课程的机制开发实施。内容精炼,力求学生驻足片刻就能观看、阅读完毕,对时事新闻、历史事件、传统节日、典型人物等有所了解,激发深入了解和阅读的心向。晨诵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每周可安排2~3次,每次5分钟。晨诵的内容主要是诗歌,包括古诗词,也包括现代诗,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甚至可以是老师学生创作的。晨诵可以采用新教育研究院编写的材料。一天的开头,这两个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涵养学生的精神,开启美好的一天。

(三)阅读课和校园共读时间。一、二年级,开设每周一节阅读课,可以在图书馆上,也可以在教室里上,甚至可以在校园内某个合适的地方上。可以采用听听、读读、画画、说说的形式,让学生爱上阅读。小学部上午第四节课,设置20分钟的独立作业时间和20分钟的校园共读时间,一二年级可开展听读绘说一体活动,三四年级进行自主快速阅读,五六年级开展整书共读。爱上阅读、快速大量阅读、深度阅读,给孩子的阅读搭好了阶梯,培养他们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机制建设

(一)教师读书激励机制。每学年,要鼓励教师阅读1~2本专业书籍,并开展读书交流(作为教师会议的一项常规议程)、阅读竞赛等活动;要鼓励教师成为学生(包括自己孩子)的读书榜样和伙伴,手头要有书,让阅读得以涵养精神、提升专业、促进发展。让阅读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教师读书,可以采用“借阅+自购”相结合的形式,图书馆教师阅读图书不断更新,每学期可以采用教师自购,学校确认,工会补贴的形式进行激励。对“书香个人、书香级组、书香家庭”可以表彰奖励。

(二)学生读书激励机制。学生建立阅读卡,记录阅读书目,并存入发展档案。班级开展“读书之星”争创活动,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对在年级组或全校读书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或班集体,进行表彰奖励。更重要的是设立各种平台,如读书交流橱窗展示、图书介绍国旗下讲话、诵读表演、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体会阅读带来的进步与快乐。

(三)阅读校本课程开发机制。对晨诵、电子阅读、阅读课、共读课程等的开发,学校要形成机制。对参与课程开发的老师,要计算课时,同时要享受对课程成果的奖励。学校自己可以组织评奖,对获得上级奖励的成果,更要视为学校内涵培育的重要组成,让教师享受创造带来的成就。

书香校园的建设,需要好的规划,更需要广大老师好的创意,特别是各学科类的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也不仅仅是几大学科老师的事,而是全体老师的事情。让读书成为校园最常态的活动,成为学生成长最基层的土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7 章华忠名校长工作室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06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