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人简介

    章华忠,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现任卢家巷实验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武进区政协委员。曾获江苏省科教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常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中学地理课改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考试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贯彻“两条一规”优秀校长、武进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连续多年获区人民政府嘉奖,并荣立三等功。有近40篇论文发表和获奖,主持开展了多个全国、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在江苏省中学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漕桥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7-11-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

学校简介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座落在常州市武进区南大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漕桥士绅赵颂眉、孙芝耀等为顺应当时“废科举、兴学堂”的潮流,积极培养人才,发起在漕桥镇东楼村赵氏宗祠创办“振声高等小学堂”,推孙芝耀为校长。校名是从赵氏宗祠飨堂对联“扈跸南渡,丕振家声”而来。

1913年(民国二年)振声高等小学堂改为县立,称武进县第六高等小学校,后又改为武进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与漕桥养根小学合并,称武进县漕桥小学一院(后者称二院),当时只收初小毕业的男生,以远道学生寄宿为主。

1942年夏,时值抗战期间,地方热心教育人士赵介武、周玉山等发起筹建中学,择校址于振声高等小学堂旧址,沿用“振声”为中学校名,聘请留美博士徐仁铣先生为校长,设初中三个班、高中两个班,共计学生一百余人。1943年徐仁铣先生病故后,由赵介武先生任校长,聘请史绍熙为校务主任、总理校长事宜。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故停办。1947年地方著名人士孙有光等发起恢复振声中学,并报省教育厅备案,由孙有光先生任校董会主席,聘光华大学教授周澂为校长,开设初、高中共6个班,直至解放。1950年初、高中已有9个班,学生400余人。1951年高中停办,专办初中。1952年,潘家初中补习班并入本校,全校初中共计12个班,学生600余人。1956年武进私立振声中学被县接管后改为公办,更名为武进县漕桥中学,学校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1960年下半年,又恢复高中,招收高一年级2个班。1962年秋,雪埝中学高中部并入本校,当时有高中8个班、初中9个班,全校共计17个班。1963年下半年,我校高中停止招生,并将原有高一、高二学生全部并入前黄中学,直至1969年下半年再度恢复高中。

1970年至1997年,漕桥中学在校师生员工每年均在1200人左右,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农村完全中学。此间连续办了27届高中,计有高中毕业生3000余人。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1995年起我校普高转轨,开始招收宾馆服务、宾馆管理职高班,1996年起又招收服装设计职业中专班,至2002年职高班停办,共计培养职高毕业生420余人。学校一度成为有初中部、普高、职高部的综合中学,学生遍及武进全区。200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2002年8月,学校更名为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百年春秋,百年风雨。学校有今天的发展,凝聚着历任校长、教职员工的心血,倾注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振声(漕桥)中学历任校长有:徐仁铣、赵介武、周澂、郁馥庭、王友平、任国瑞、卞良春、朱德华、王晓苏、谢良诚、万明远、蒋孝庆、段再新、吴正希、鲁岳清、王全兴、龚文伟、戴世平、丁国荣。历任副校长有:钱政海、鲁岳清、朱新民、徐伯康、吴伯民、翟晓阳、王全兴、黄卓贤、蒋卫山、龚文伟、沈亚曙、丁国荣、陈国强、唐天毅、陶宝南、薛宏林。学校历史上的名教师有:史绍熙(原省常中校长)、杭海槎(原苏州高中校长)、陈木森(盐城才子)、樊兆庚(南师附中教师)、徐继靖(常州名师)、周澂(光华大学教授)、徐仁铣(留美博士)、谢良诚(原武进县教育局长)、郑君威(原省教研室主任)、邹兴华(特级教师、省前中国际分校校长)等。学校培养了一万三千多名毕业生,他们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也涌现了许多知名校友,如:秋浦(原中国民族学会会长)、瞿葆奎(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储传亨(建设部原副部长)、张青松(南极长城站首任副站长)、杨继忠(海军少将)、周瑞安(海军少将)、周岳明(北大人事部长)、鲁锡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授)、钱梦梧(原省人民政府秘书长)、陈如明(中国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邹兴华(原省前黄高中校长)等。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实的文化底蕴,锤炼了今日漕中人“开拓进取、自尊自强”的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在典雅优美的环境中,通过学校严格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务实”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文明、求真”的学风,并以其丰硕的办学成果,不断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继1996年学校征地30多亩、兴建综合楼(求索楼)举行90周年校庆、2001年兴建新食堂争创省示范初中后,值2006年学校百年校庆之际,镇党委、镇政府又投入600余万元建成3300㎡的教学楼(振声楼)一幢,并扩大北校区近20亩,新建学校北大门、纪念亭及长150m的校区主干道,2009年,学校又进行了田径场改造,建设了塑胶跑道、篮球场和联合器械区,百年老校接连焕发出勃勃生机。

多年来,学校在不断巩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基础上,提炼了“求真、扬善、尚美”的校训。倡导教师要按真正的教育教学规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为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提供真诚服务;教师要常怀慈善之心,善待每一位学生,用“善”的力量去净化学生灵魂,使学生“怀善心、言善语、行善事”;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不断追求美的境界,升华美的品质,让学生拥有“美德”、“美智”与“美体”,全面进步,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努力打造“扬善”教育特色:不管在德育、教学、后勤工作等领域,还是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中,对全校教职员工、每一个学生乃至家长等,学校都提出了明确的“扬善”要求。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在传承中求发展、在规范中求创新”的办学思想,“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接受完整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常规、过程、细节、团队”的管理理念,“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并把漕中校园建设成为全体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乐园,作为我们共同的愿景。

目前学校有班级12个,教职工46人,学生400人。学校占地面积63057㎡,校舍建筑面积15327㎡,运动场地10165㎡,绿化面积30231.26㎡,教育教学设施较齐全。学校拥有一支高效务实、开拓创新、廉洁自律的行政队伍(10人)和一支“师德优良、学识渊博、业务精湛、团结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我校专任教师中,中高级教师有21,占51.2%;大专以上学历100%,本科学历35人,占85.4%;2人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现有区骨干教师以上名师9人。

近年来,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稳中有升,有100位学生在全国、省、市以及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获得省健康促进学校、省三星档案室、常州市A级食堂、市绿色学校、市节水型学校、武进区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级学校、武进区文明单位、武进区红旗团支部、武进区德育先进学校、武进区教育质量评估二等奖、进步奖、武进区平安校园、武进区教育宣传先进集体、武进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

漕桥初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学校,一批批莘莘学子将从这个知识殿堂走向人生的辉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7 章华忠名校长工作室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06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