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人简介

    章华忠,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现任卢家巷实验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常州市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武进区政协委员。曾获江苏省科教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常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中学地理课改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考试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贯彻“两条一规”优秀校长、武进市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连续多年获区人民政府嘉奖,并荣立三等功。有近40篇论文发表和获奖,主持开展了多个全国、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在江苏省中学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强应变策略 与时势互动
——漫谈融合理念观照下的学校管理追求
发布时间:2017-11-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章华忠

随着常武地区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期越来越高,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由于多种教育理念的碰撞而产生裂变链式反应,使教育正在发生着剧变。各种生存状态共存,各种管理思想同在,过去现在未来同现。怎样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让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是每位校长主要思考的问题

卢家巷实验学校近年来大力打造“儒实”校园文化,文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与此同时,校也将管理文化的研究向纵深行进,以融合理念观照管理现状。

 时势,指的是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晋陆机《豪土赋》序中说道:“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于时势也。”近代文人郁达夫也在《文学上的阶级斗争》一文中提出:“思想是随时势进化的。”确实如此,大千世界,唯有变化是不变的规律,而时势则是万事万物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就办学而言,它可能是来自社会,来自上级部门的外在推动;也可能是来自学校、教师在发展进程中的内在觉醒;最大的可能是内外两种动力的相互作用。蓄势待发、借势而为,直至形成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学校精神,积淀成为属于自身的文化底蕴,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使命。让管理成为一种文化,让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交织辉映,追求“无为而治”的有为境界,从谋篇布局到上下求索,都离不开两个字——融合。

一所学校的管理,从专业维度、过程维度、模式维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融合,主要是要将基于模式维度下的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问题管理进行辩证地统整,达成“无为而治”的终极目标。 

近几年来,校一方面以事为中心——强调精确性,一方面以人为中心——强调积极性,致力于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融合,以科学管理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作升华。

每年暑期,新学年的课务安排必不可少。在这项常规工作上,我校历年来都高度重视,从行政部门到校长室,必须进行多番论证,将平时观察所得、历次活动表现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力求将最合适的教师放到最合适的班级,做到人尽其才。学校管理中,很多时候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实施过程的精致化管理,这固然不错。而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发现,真正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开局,思路决定出路,框架搭错,细节处付出再多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因此,对于日常过程性管理,我校行政团队强调一个“勤”字,勤走动、勤观察、勤记录、勤交流,这样才有可能深入班级、教师、学生,为今后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确保方向的正确性,搭配的合理性,组队的科学性。

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班级教师配备都秉承一个原则:均衡。纵向,各级组内师资配备要均衡,确保各学科在每个级段都呈现“领军人物—骨干教师—新生力量—潜力教师”的梯度组合;横向,班级学科配备整体实力要均衡,确保各班级都呈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差异发展、齐头并进”的优化组合。从而,确保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都有相对公平的起跑线,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既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能“补足短板,团队作战”,从而“借势成事”,并在成事中享受成功,激励成人——迸发潜能,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以人为本”的科学决策,能避免单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被动,也能避免“以事为中心”的工作机械,把人与工作统筹考虑,有利于学校做“有故事”的过程,办“有温度”的教育。可以说,融合“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呈现出的是纵向结构上的完美。其实,横向结构上的“问题管理”与“目标管理”也具有鲜明的对应性,具备融合的可能。

每所学校都有办学的未来目标,由此切入的管理天然具备一种理想主义倾向;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人防不胜防、措手不及。要解决、突破,必须从问题切入,所以问题管理在追求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总是必不可少的。它具有现实主义倾向,能有效弥补管理短板,防范危机。

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引领下,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热情支持下,全体卢实人“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行,与兄弟学校坦诚相待、携手并进,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办学口碑渐佳,教师、学生发展也有目共睹。离办学理想步步迈进的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短板: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外来流动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素养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怎么办?全体卢实人发扬“钉子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以“十好习惯”养成为抓手,用训练循序渐进强化行为;以“五百工程”落实为抓手,让文化潜移默化润泽心灵。

我们深知:学校发展,教师第一;教师发展,学生第一。要让全体教师将“学生第一”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唯有建立一支“有理想、有精神、有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从发展的瓶颈中脱困而出。从“道德讲堂”到“草根讲堂”,学校立足于教师信念的坚定、才华的施展,立志做“有根的教育”,育“有魂的教师”。卢实的教师个体实力在武进教育大地上并不是最强的,但几年来,我们能“和而不同”地真正静下心来,用做“慢教育”的意念享受做“真教育”的寂寞,在层出不穷的问题面前,不忘从教的初心,去实现共同的目标,为武进教育贡献力量。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将目标和问题融为一体,我们选择了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用科学的应变策略,与时势互动,在实践中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将以人为本落实到日常事务的点滴中去,让广大学生受益。相信当“科学”“人本”“目标”“问题”能达到无缝对接、浑然天成的时候,学校管理再也不必纠结于“有为”“无为”,那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好境界。全体卢实人愿为之努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7 章华忠名校长工作室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06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