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3-1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范留琴

                          廉洁——好官的标志
                          八(5)班  李艳
古人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由此可见,廉洁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来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吧!我有一个叔叔在政法部门工作,手中也有一定的权力,托他办事的人也挺多,有请他吃饭的,也有送礼的。可我叔叔总是一一拒绝。有一次,我叔叔的一个朋友来请他吃饭。原来,那个人驾车违反交通规则,所以驾照被扣留了,要一个月以后才能拿回去,于是就想求我叔叔帮忙。可叔叔却毫不留情地回绝了,并严肃地说:“如果你请我吃饭,我就帮了你的忙,这不就成了交易了吗?再说,违反交通法规不好好接受处罚,对你今后开车没好处!”朋友惭愧地低下了头。叔叔常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要做一个好的公仆就必须防微杜渐,从小处做起。
最后,让我们切记:以梅为榜样,扑鼻香自苦寒来;以兰为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以人为榜样,勤政廉政促和谐。

                              以廉为镜   做新时代的小学生
                                   卢家巷实验学校  七(2)班   徐倩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四(2)班的徐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廉为镜   做新时代的小学生》。
     一提到镜子,人们自然会想起1400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这句话一语道出了镜子的真正价值。在如今这个物欲繁盛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斜、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人得到一块玉石,他将它献给齐国的大夫子罕。子罕却不肯接受。献玉人对子罕说:“我曾把这块玉石拿给做玉器的工匠看过。工匠认为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宝石,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可您为什么不接受呢?”子罕说:“我为人处事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我把玉石收下,那么我们两个都失掉了宝。我不收,这样我们各人就有各人的宝石啊!”
这是发生在2600多年前的事,尽管它跨越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但它却如同一面清亮的铜镜,折射出古人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场中,依然有许多出淤泥而不染、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于成龙……他们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官,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祖国明天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人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以廉为镜,那么我们的校园上空一定会撒满廉洁的云彩,我们祖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廉洁演讲稿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四(3)班  王成
大家好:
大家知道,和谐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而廉洁从业则是构建和谐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翻开历史的画卷,细数那些清正廉洁的故事,有多少清正廉洁事迹的被永远传唱,有多少务实为民的清官被百姓颂扬。春秋时期有一个“以廉为宝”的故事。 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宋国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所以,后人记住了清正廉洁、受人爱戴的子罕。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这是明朝名臣于谦一首诗。于谦为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并写诗一首,表明心迹,成就一段历史佳话,从而使“两袖清风”成为清正洁的代名词,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倡廉洁之风,养浩然正气,唱廉洁之歌,兴百年地调”,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为了地调的繁荣昌盛,让我们扬起廉洁的风帆,用心唱响廉洁之歌,敬业务实,拼搏奉献,立足本岗,从我做起,共创地调处廉洁文化的长效机制,我们必将迎来地调处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清正廉洁成为推动地调处发展的重要力量!

                                   廉洁演讲稿
                             五(1)中队    王雯婧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与廉洁诚信同在,与公正俭朴同行》。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许多杰出的先人就把廉洁二字看得象生命一样,甘为廉洁奉献终生,像包拯、林则徐等他们不仅美名千古扬,而且留下“两袖清风”、“高风亮节”的高尚品德激励后人,使我们明白做人的崇高境界,从而有了做人的更高追求。
我想,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一定要传承先人的美德。坚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这一优良品德的养成贯穿于学习、生活和为人行事的一言一行之中,节制贪欲,不为物所诱、不为利所惑,洁身自好、廉洁自守。坚持做到在家敬父母,积极主动做家务;在校尊老师,爱同学,清洁卫生尽心尽力;学习上自主勤奋能创新,独立作业不抄袭,考场上不作弊;不撒谎不骗人,与人交往讲诚信,处事公平为人正直,坚持实事求是。生活上不比吃,不比穿,干净大方要得体;教室里不开“长明灯”,洗手间里不淌“长流水”,餐厅就餐人人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文明有序走路队,学校班级形象不能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让廉洁的清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够与廉洁诚信同在,与公正俭朴同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继续了解学习反腐倡廉的知识、故事和人物,自觉把“廉洁”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培养“廉洁、诚信、公正、俭朴”的品德,将来做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 祖国、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学廉洁之风  做清白之人
             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六(4)班  程鸿彬
    廉洁,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洁,在我的心目中,则是公仪休、海瑞、包拯、周恩来、焦裕禄……
我们依然记得,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一些有求于他的人便送鱼给他,公仪休每次都严辞拒绝。有人很不解地问:“您那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收呢?”公仪休答道:“正因为喜欢吃鱼,才不能接受啊。我现在担任宰相,可以用俸禄买鱼;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给人家办事,那样难免就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宰相的官位就会被撤掉。到那时,不仅没有人会给我送鱼,我也没有俸禄买鱼了。现在想吃鱼就自己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公仪休的话听起来朴实直白,算不上什么至理名言,但却发人深省。人生在世,谁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如何洁身自好,公仪休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有人说,我们小学生还小,现在给我们讲廉洁,是不是为时过早了?那么,请你看看这一组画面吧:场景一,小王有道题不会做,想抄袭同桌的,同桌不给抄。小王随即塞过去一瓶可乐,同桌的答案立马过来了。场景二,小张自习课上不遵守纪律,被班长记下了名字。课后,小张约班长上了一趟学校小卖部,小张在记录本上的名字就不翼而飞了。场景三,小潘在家娇生惯养,学校的值日工作从来不做,都是由“好朋友”代劳,而她则经常请“好朋友”的客……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其实就是我们学生中的不正之风吧。
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些千古绝句都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骨气的人,要做有品质、一身正气、洁身自好、堂堂正正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抵挡住各种诱惑,清清白白做人。让我们传承和发扬廉洁的美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让我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廉洁之风必将吹遍卢实校园,必将吹遍中华大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