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探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策略,2025年4月9日,卢家巷实验学校一年级开展了《数据统计》研讨活动,小学部全部数学老师和卢家巷幼儿园部分老师一起参与了观课。
沈丹萍老师以“动物园”情境导入,通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数动物,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经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初步感知分类标准对数据整理的影响。课堂中,对知识的易错处、关键点逐个突破,教学回归本真。
1. 情境创设:从生活问题到数学抽象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切入,如“动物园”“情境引入,将抽象的统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活动。教师通过实物操作、图表对比,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体现了“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课标理念。
2. 操作实践:从具象感知到符号表达
让学生通过排列、记录,理解分类与统计的内在联系。例如,沈老师让学生用“√”记录数据时,强调“一行一行对齐”,既培养了严谨的数学态度,又渗透了表格整理的雏形。
下午,与会教师围绕展开研讨。范留琴老师建议:可设计“分类标准辩论会”活动,让学生通过争辩明确“标准需服务于问题”;一年级备课组长滕亚仙老师提出,应加强“前测诊断”,针对学生常见误区(如混淆分类与排序)设计针对性活动。统计教学需坚守“三真”原则——真情境、真问题、真探究,让数据意识在儿童心中自然生长。
本次研修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为统计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正如专家所言:“统计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是思维方式的塑造。”也让幼儿园老师意识到幼儿学习与小学生的不同,但幼儿园到小学,也不是翻山越岭,而是一种自然的延伸与过渡。
(卢家巷实验学校供稿 图文:范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