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新闻
展现自我:物理组教研活动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24-12-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范冬娟

公开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能够展现各位老师的教学风采,更是给大家提供交流互鉴的机会。随着周鑫老师公开课平日活动的结束,物理教研组本学期所有公开课全部结束。下面看看各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吧。

范冬娟老师的公开课《滑轮》  播放学校暑期为迎纳新生给5楼添置桌椅使用了定滑轮的视频,引入课题。熟悉的生活情景、生动有趣的视频给学生带来浓厚的探究探兴趣。紧接着范老师从复习“利用杠杆有些可以省力,有些可以省距离”这个角度出发提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利用滑轮能不能省力?能不能省距离?传统课堂常利用铁架台组装滑轮放在讲台上演示,可见度不高,也难以测量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端移动的距离。于是范老师创造性的利用粘钩把滑轮固定在黑板上进行探究,无论是测量重物上升的高度还是绳端移动的距离,都非常方便,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这是大家值得学习之处,对常规实验改进一点点往往就让实验效果增进一大步。

李梦琪老师的公开课《功》。  她对教学内容的程序顺序进行了调整,出现了做功问题的解题习惯,应先判断有没有做功。精选例提优易到难。梯度递增,能力逐步提升,语言简洁,思路清晰,举例生动有趣。

柳国伟老师的公开课《汽化》 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蘸水在黑板上写的字,一会儿就不见了”开始,以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形式恰当,能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设计了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充分了解蒸发需要吸热蒸发,具有制冷的效果。把教学重点放在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上。对实验的设计做了适当的引导,实验效果明显,学生收获感满满。只是在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环节上,教师还得做适当的铺垫和引导。适当反思和调整教学设计,这节课将成为一节优秀的展新课。

马天赐老师的公开课《速度》。举例简洁,数据合理,便于学生动手计算,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在介绍路程不同时间不同,是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对概念的介绍有一定的突破,既可以求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也可以求时间和路程的比值,但后者的速度越小运动越快,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所以选择前者。马老师语速恰当,表达清晰不拖沓。并且对多媒体运用技术熟练。在只做运动的过程中利用截屏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在相同时间内纸锥运动的路程不同,所以可以相同的时间比路程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黄赛峰老师的公开课《运动的相对性》  黄老师提供大量的事例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习以为常的活动中体验过程。并且黄老师采用表格的形式分析,两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因为呈现形式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何超华老师的公开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何老师对学生设计实验做了充分的组织和引导。包括器材的选择、电路图的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学生操作时熟练程度体现平时训练有素。对实验数据的总结,真实有效,便于总结实验的结论。实验后精选例题,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何老师利用好教材与教辅,实验操作引导到位,让学生体验实验学习的全过程,结论的得出也很自然,水到渠成。

魏良发老师给全区物理老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综合实践课。他从初三复习课的角度出发,开设区级公开课复习密度的测量。从翡翠真假的辨别引入课题,简单复习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各种物质的物理属性,最终筛选出通过密度的测量来鉴别翡翠的方案,较科学较严谨。于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来测量翡翠的密度,活动后交流实验数据,讨论误差的来源。紧接着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再改进实验方案。然后再讨论再改进,所以实验方案逐渐升华,复习范围也越来越广,中间还涉及到浮力知识的应用。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最后观看玉石起源和发展史,了解历史文化,发挥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升了学生的美学情操。

魏老师重组教材,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理科思维,这节课被作为优秀案例推出,获得了常州基本功竞赛评优课的一等奖。

周鑫老师的公开课《电流的热效应》 从电熨斗发热、白炽灯烫手这些生活现象逐步引入“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特别是小明的爸爸通过手摸电视机后盖判断小明刚刚看过电视。这样有趣形象的生活片段引起的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学具设计实验探究通电导体发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老师做了充分的引导,组织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科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一些物理学史让学生学习学科文化,体现了物理学的育人功能。

也许每个人的课都不是十全十美,但完全称得上是精彩的课。我年轻老师比较多,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有着浑身的干劲、冲劲和钻研精神。无论是对于上课者,还是参与听评课的老师,都是一次次的促进,相信继续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能提升教学能力并让我组教师始终跑在课改前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4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