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学期的英语公开课已画上完美句号,先总结如下,以期展望未来。
薛玉荧教师对音标开闭音节及 R 音节的讲解清晰、透彻。通过视频、举例、对比、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音节的发音特点。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情境真实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欧亚轩老师这节课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学生对there be句型的掌握,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用there be句型进行句子翻译,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邵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深度思考、辩证思考的能力。最后生成的板书新颖独到,涵盖了本堂课的重要内容。整堂课节奏紧凑,内容充实,学生们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蒋珊教学过程流畅,环节紧凑,过渡自然。从导入新课到新课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和转换。
杨晴:是课程设计的重点。我认为杨晴老师在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上做得很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氛围好,朗读声音响亮。
沈秋月:以清晰任务引导,使学生明确写作方向。教学步骤环环相扣,从范文赏析到写作方法指导再到创作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在时间把控上可更精准,以留足学生创作后的点评交流时间。
杨小菊: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阅读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课程设计遵循阅读理解教学的基本流程并且环环相扣,穿插长难句分析;阅读后设计深层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输出,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知识的迁移。
汤华老师通过短文阅读获取重阳节的相关信息,了解该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模仿对话,增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薛丽老师在这堂课上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氛围活跃且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新知识,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课堂互动性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繁。
余建珍老师上的9B Unit 2 Reading一课,以登月视频开场,快速营造氛围,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目标明确,围绕登月知识展开,借助多样任务强化重点。阅读策略指导到位,初读、精读技巧引导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同时,注重知识拓展与思维激发,引入课外信息,组织主题讨论,培养学生思维,学生积极参与。
高佳佳老师课堂生动有趣,教师通过模拟地震情境加深学生理解,互动环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应急意识和安全意识。
百花争艳,雨丝风片,英语课堂教学之路漫漫,我们每一步都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我组全体成员积极分享了上课老师的优点,同时也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中青年老师的成长,也增加了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