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三年级(低年级)
一、基本清扫技能
1.工具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扫帚、簸箕等清洁工具,掌握基本的扫地动作,如轻轻挥动扫帚,避免灰尘飞扬。
2.清扫范围:明确个人或小组负责的清扫区域,如教室地面、走廊、班级卫生区等,确保无遗漏。
3.垃圾处理:清扫过程中,将垃圾及时扫入簸箕,并倒入指定的垃圾桶,保持地面整洁。
二、卫生习惯培养
1.日常保持:教育学生养成每日清扫的习惯,保持教室和个人卫生区域的清洁。
2.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正确分类。
3.团队协作:在小组清扫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完成清扫任务。
三、安全教育
工具安全:使用清洁工具时注意安全,避免伤害自己或他人。
四至六年级(中年级)
一、深化清扫技能
1.精细清扫:在基本清扫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更精细的清扫技巧,如清除顽固污渍、边角缝隙的清洁等。
2.工具维护:学会简单维护和保养清洁工具,如清洗扫帚等。
二、卫生标准提升
1.卫生检查:定期进行班级卫生检查,对清扫结果进行量化评分,激励学生提升清扫质量。
2.卫生宣传:通过班会、手抄报等形式,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
三、责任感与自主性
1.自主管理: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卫生,设立卫生小组长,负责监督和协调清扫工作。
2.责任感培养:通过清扫任务分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七至九年级(高年级)
一、高效清扫策略
1.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清扫时间,提高清扫效率,确保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完成清扫任务。
2.工具创新:鼓励学生探索和使用更高效的清洁工具和方法。
二、卫生文化建设
1.卫生主题班会:定期举办以卫生为主题的班会,分享卫生知识、清扫技巧等,营造良好的卫生文化氛围。
2.卫生评比活动:组织班级内的卫生评比活动,评选出“卫生标兵”,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热情。
三、社会实践与领导力
1.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外的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如街道清扫、公园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领导力培养:在卫生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等职务,通过分工合作、组织协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