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通联动教研机制,推进小初衔接课堂高效落地,5月18日,卢家巷实验学校美术组立足于九年一贯制特点,开展了以“造型·表现”艺术实践为主题的小初衔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小学部术科组、初中部美术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首先,小学部姜晓飞老师执教小学高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例《迁想妙得》。姜老师以《蒙娜丽莎》这幅名画作为导入,比较改变后的画比原画有趣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妙得”是由“迁想”而来的。紧接着大量有趣图片的欣赏,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妙得”的方法,姜老师利用风趣的语言,厚实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的学科知识循序渐进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作业实践中鼓励学生先思考,选择添加、替换、重组的方法,从美术学科中的动态、构图、造型等方面去创作,为初中美术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孩子们也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发挥着无限的可能,最后作品呈现效果良好。
其次,颜丹萍老师执教了初中阶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例《重复的魔力》。颜老师的课堂设计以视频、提出问题的思路进行授课。首先,带领学生发现自然中的重复,说一说身边的重复带来的实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回忆小学美术课堂学习的重复,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重复的概念,形成了大单元的教学流程,小组的合作,作业层次的递进,通过基本形的变化和骨格排列的变化让重复变得有“魔力”。“变废为宝”的主题作业创作又和环保贴切的相融合,再一次把美术回归于生活。
两位老师展示完课例后,研讨活动在姜晓飞老师的主持下开展。姜老师带领全体美术教师解读《艺术课程标准》,强调中小学美术教学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美术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设置等是不同的,但每一个知识点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却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课标系统化制定小初美术学科课程建设规划,聚焦小初美术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尊重学生的美术体验、引导从体验中自主探究新知的美术课堂的重要性,注重大单元的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流程,为小初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艺术对孩子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或者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美术教师,要仔细认真研究教材,找准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衔接点与突破口,做好学生美术学习的平稳过渡,使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得到健康发展。
(撰稿:方毅 摄影:许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