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卢家巷实验学校举行了以“初小衔接、同课异构 ”为主题的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采取了“同课异构、同文共展、同材共研”的方式,由冯雅老师和薛飞老师分别执教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冯雅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堂课围绕“方正”二字串起全文,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解文悟理,品读人物,设计很有层次感,在层层推进的教学中学生感悟到了“方正”,这两个字也深植学生心灵。由一篇古文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世说新语》,引领学生走进小古文。
薛飞老师的课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四个环节: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2.讲述故事,积累词汇。3.细读文本,思辨人物。4.拓展文本,探究成长之因。薛老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咬文嚼字,不断丰富家风的内涵,学生也在活动中提升了阅读思维能力。这堂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很好地体现了“文言、文字、文学、文化”四文融合的特点,这“四文”相互融合、共生共长。
课后,老师们齐聚会议室展开了研讨。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听课感言,纷纷表示今天收获颇多,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从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
最后,邓耀琴主任分享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让学生多诵读小古文,从量变到质变,在积累中逐步提升阅读小古文的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这次研讨,老师们会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形成自己的思考,并为之砥砺前行。
(卢家巷实验学校供稿:文:张娟芳 图:史瑛 审核:徐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