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美术组进行公开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夯实课堂教学基本功,在美术组统筹安排下,校姜晓飞美术教学研究工作室成员孙夕雯老师于12月6号上午第一节课,在一(3)班教室,为全体术科老师带来了一节课题为《像什么呢》的美术公开课。
课前五分钟的名画欣赏环节,老师将罗中立的《父亲》这幅画作为欣赏主题。带领小朋友从画面内容到构图进行解读,并将细节放大欣赏,让学生去观察并进行想象,作者对父亲细节的刻画,比如皱纹,汗珠等像什么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到课前导入环节,用天空中变化着的云朵形象让学生去进行想象,引出课题。
老师以撕纸游戏的形式,快撕慢撕、单次撕多次撕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游戏中撕出的纸块外形进行想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多角度的观察联想,并通过同组学生的思维碰撞,让学生畅所欲言,面对同一张纸块,联想到不同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师通过示范,将一个三角形纸块,变成帽子,并询问学生,变成帽子还缺少点什么,进行师生合作,通过学生说的缺少装饰与戴帽子的小人,老师进行添画。
下午,美术组在姜老师的组织下,各老师积极点评了这节课。姜晓飞老师认为这堂课,整体来说教学目标明确,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加强生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撕纸,让纸张呈现千变万化的形状。再通过自己变换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并能征求他人意见,有思维的碰撞。最终通过添加形成完整的画面。姜老师在一些细节处提出了改进意见。
撰稿:美术组 摄影:美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