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滆湖水安全
水是生命的动脉、是发展的源泉。近两年,我区将“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贯穿于工作的点滴之中,形成了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强大合力,有效助推了水的“可持续发展”。在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有关“水”的命题。【现场】记者 施文雅: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嘉泽镇的丰杨村,这里半年之前还是一片耕地,现在已经恢复成立一片水面,也恢复了养殖功能。
重新走上田埂,记者发现,当初200多亩的黄豆地已经被全部恢复成了水面,历时一个月的整改有效调节了河道径流,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
【同期声】区水政检察大队大队长 钱亚平:滆湖就是一个大的蓄水池,如果在下暴雨的时候,纯粹靠河道的排水是来不及的,能起到缓冲作用,不至于会暴涨。
滆湖是苏南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区内唯一的备用水源地,既关乎着全区的防洪安全,也关乎着全区的饮用水安全。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类似丰杨村这样的围湖造地现象在滆湖保护范围内日益严重。去年8月27日,我区出台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水利部门行政许可在滆湖湖泊保护范围内圈圩养殖、维护造地,建设跨湖、穿湖、穿堤、临湖的工程设施,明确不得将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湖滩、湖荡作为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用地,对已圈圩从事水产养殖的,不得在现有基础上加高加固圩堤,不得转做他用。文件出台后,我区减少了湟里、嘉泽及西湖街道在滆湖保护范围非法填湖造地行为、湟里非法圈圩养殖行为、嘉泽避风港等5处违章行为,有效增强了滆湖的蓄洪能力,改善了滆湖水质和周边环境。
【同期声】区水政检察大队大队长 钱亚平:排放的东西都会对滆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呼吁要减少对滆湖的排污,不能减少滆湖的整个蓄水面积。
滴水在指尖 节水在心间
除了保护区内水资源,保障水安全,近两年,我区以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用水效率,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走进位于奔牛的汇佳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总经理金解波向记者重点介绍了企业的节水法宝—环形电镀自动流水线,这也是企业花费500多万量身定制的生产设备。
【同期声】汇佳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解波:水是个重要的成本,对于电镀企业来说,我们一吨水的成本不是普通的4、5块钱,是50块钱,在这个设施上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全自动的流程,水可以重复利用两道3次。
在汇佳,“节水”的理念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
【现场】记者 施文雅:汇佳的节水理念可以从我身旁的这三道水池看出来,第一道就是比较干净的水,慢慢漫道第二第三道,我们看到第三道水是比较脏,这个水也会回收到中水回用池处理后重复使用。
在企业前两年花费180万元重新改造的中水回用池,记者看到经过处理的水已经是清澈见底。总经理金解波表示,通过处理,企业每天的耗水量已由原来的150吨缩减至50吨,效果十分明显。
【同期声】汇佳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解波:原来要用4吨水,现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用3吨水,而且还节俭了公司的成本,只是需要我们花一部分研发的经历和资金上去,但是通过3到5年,这些设备的投入和改善完全能够收回成本。
自2012年启动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以来,我区已创成省级节水型企业21家,省级节水型学校2家,省级节水型学校5个,市级节水型学校25家,去年11月我区顺利通过了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验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乏力”的节水工作新要求,今年我区仍将以节水载体创建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效益好、成效高的节水示范项目,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引向深入。
【同期声】区节水办主任 高雪峰:大力开展“三走进”活动,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与教师学生企业业主和社会群众面对面交流,倡导爱水节水惜水护水的良好理念。
对于生长在江南水乡的我们来说,水自然不是稀缺的东西,我们有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有苏南第二大淡水湖—滆湖。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2010年以来,全国用水总量年均增长0.9%,正在逐步接近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水资源开发利用逼近红线,节水惜水急需从指尖做起。
摘自《武进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