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组教师在校领导的热心关怀和具体指导下,积极进取,勤恳耕耘,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教改实验活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加强校本教研,促进理、化、生教学工作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新课改更重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在教改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变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我组在校本培训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坚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我们组织并学习《中学生物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上有关新课改的文章,学习了《课型范式》等培训教材,利用网络搜寻并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构建开放并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进行课题研究研究与试验,推进课改
我组教师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人人参与《优化实验教学》的子课题活动,围绕课题开设校级研究公开课,将研究与教学结合进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3、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化,提高备课质量
我组教师定时定点进行集备,分别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分年级,分学科的集体备课,我们采取由主讲人构思,写出简案,然后其他教师共同参与,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思路,想法、看法,课后共同分析、反思。这样的活动,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4、利用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课堂实录教学,改进教学
本学期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头,轰轰烈烈地开展公开课活动。我们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都搞成“三课”形式,将“说课” 、“做课” 、“评课”搞成一条龙,课前集备群策群力,课后评议扎扎实实,而且每次活动都有资料保存及将信息上传校园网。
5、利用丰富多彩的理、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针对在课余时间里,理、化、生学科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和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学生课下用于理,化,生时间较少等情况,我组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范冬娟负责物理兴趣小组,徐燕玲负责化学兴趣小组,徐春南负责生物兴趣小组,而黄赛峰老师继续承担指导船模、车模、航模兴趣小组活动的任务。
二、主要成绩
公开课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研效果,让开课和听课的老师都得到巨大的收获;并且得到教研室领导的充分肯定;吕宏老师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关于在卢政东街增设交通警示牌》获常州市二等奖;我组教师组织安排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所有学生均合格通过考核;在模考、中考中表现出色,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武进区名列前茅。
总之,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本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会进一不努力,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