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新闻
不一样的冬景
发布时间:2016-01-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书华

在这个严寒的冬天,七年级的两位语文老师带领学生感受了济南与众不同的冬天。这次的同题异构课又给我们语文组的各位老师带来了新的思考。

周丹老师从介绍作者入手,突出了作者的经历。接着结合前面所学的课文,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正是学生学抒情散文的难点: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一、听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大致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学生明确:天气、山景、水色。二、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通过朗读,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是对比的手法,将济南与几个地方相比,突出其“温晴”,赞其是“宝地”。三、济南冬天的山、水是什么情况下的山、水?分别有怎样的特点?针对景物的不同特点,周老师别出心裁地将男女生分组思考问题,既能更好地体会特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冬天的济南抒发了什么情感?怎么抒情的?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有效指引之下,学生找到了三种抒情的方法。五、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济南的秋天》。整节课清晰简洁,又不失大气,且涵盖课内课外,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课。

王书华老师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本文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调动之前学习的相关方法。在简要介绍作者后,提出主问题: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中的指代哪些内容?在朗读课文后,稍作提示,将问题转化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冬天济南的美景?在给出示例后,结合学习小组的力量,学生基本能完整地概括,并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到描写景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有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第一段,到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词“温晴”,理清“温晴”与山、水之间的关系,由此总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接着带领欣赏学生描述的优美画面,过渡到第二任务:作者为什么能描绘出如此优美的画面?(友情提醒:结合朱自清的《春》),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归纳出如下写景方法:多修辞 、多角度、有顺序 、有烘托。选择一幅喜欢的画面,去分析作者运用的写景方法。最后,要求学生也来写写我们这儿的冬天,抓住冬天的特点,选择一些景物,运用恰当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一幅画面,200字左右。整节课结构清晰,环环相扣,紧凑精炼。

两位老师的学习重点各有侧重,在教法上又有相似之处:都能抓住一个主问题展开教学,有张有弛,错落有致。希望我们的语文组各位老师不断琢磨,不断改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语文之路”走得更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4号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