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区第九轮“送培上门”小学语文第五次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参加活动的有活动专家组成员张春方副校长、戴晓燕副校长以及全体培训班成员。我校校级领导全程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务处杨洁老师主持,是围绕“写人叙事类教学研究”主题所进行的二次研讨活动,是基于上次活动——蒋欣主任执教示范课并作主题研讨的基础上,融汇了全体专家组成员、卢实小语团队智慧的学员展示活动。
评课环节,我校教师首先开始交流。大家对两位执教者在文本的解读、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等方面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觉得在如何根据文体的不同指导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还存在困惑。戴校长则说,走进两位老师的课堂,便感觉到了一个“实”字,“儒实文化”的影响和意义着实深远。她认为蒋小英老师的《最后的姿势》目标定位明确,情感渲染适时。还可加强朗读的指导,环境烘托的写作方法只需让学生初步学着用一用。《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执教者张建老师很有特点,对比朗读很得法。她希望大家课堂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更开放一些,老师“空”一点,学生“忙”一点,板块设计再大一些。张校长也总结了两堂课的特点:教师基本功扎实,富有激情;教材解读到位;教学设计精巧;教者有语文训练的意识;年段特征体现很明显。他强调其他教师今后也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年段特征和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的设计和安排。
主题研讨环节,专家们都把话题指向了写人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感悟、朗读指导和写话训练上。戴校长指出,对于感悟没有困难的课文,完全可以下放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朗读是难点的课文,可以抓人物的心情、环境的渲染进行多样化练习。写话训练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方法的指导。张校长则紧扣《新课标》,带领大家温习了课标中阅读教学对于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他认为一个语文老师,更多要想的是如何通过课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希望大家可以从课标中找相应的关键词落实。张校长把写话分为理解性写话、迁移性写话、积累性写话,教学时要根据目标采取最适合的训练的方式。如中年段的写话侧重于段的训练,而高年段则更侧重于学法的训练。他还特别指出,中、高年段应多采用默读形式,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氛围。
本次主题研讨活动,是对前一次研讨成果的运用。专家组表示,写人叙事类文体在语文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此类课文的教学策略研究还应向纵深推进。在今后的“送培”活动中,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扎实的研究与探讨,使之真正起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卢家巷实验学校供稿 图:张文龙 文:杨洁 审核: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