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双减”护航童真路 语文课堂创新行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崔云雁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后作业和校外辅导的负担,还要创新教学模式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这便需要语文教师立足“双减”政策的要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这篇文章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进行课堂创新进行探索。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创新策略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重点会放语文知识的传播和应试技能的提升,有碍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培养。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石,在新历史时期需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需要认真平衡语文教学中的“减负”与“增效”,既要减轻学生压力,又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一探索不仅关乎学生健康成长,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优化课堂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一)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如今我国处于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不仅应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也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双减”背景下,要想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智慧教育平台等,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可感,从而激发其深入了解的兴趣,能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与探索中,使得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比如,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时,由于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直接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情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精美的枫桥夜景图片,配合着低沉的古筝音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愁绪的氛围。随着画面的缓缓推进,学生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在月光下的枫桥边,感受着那份“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孤寂与清冷。接着教师可以借助一段视频,细腻地展示出“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景象,以及诗人独自泊舟、辗转难眠的情景。动画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描绘的意象和情感,仿佛与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如此可以让学生对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拥有直观地了解,可以有效激发其探索古诗背景和内涵的兴趣和热情,还培养了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了“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

(二)实施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深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情感的有效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或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亲身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还能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有效落实提质增效。

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闰土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我”之间的纯真友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方式。教师先将学生按照性格特点和表达能力进行互补划分,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均衡的表演能力。然后每个小组被分配一个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包括“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或“看瓜刺猹”等,鼓励学生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意改编,使故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准备阶段学生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用于分析人物性格,讨论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展现角色特点。表演时可以把教室变成小剧场,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改编作品,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有的扮演机智勇敢的闰土,有的则是好奇心旺盛的“我”,通过生动的对话、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将课文中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还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这些都是“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三)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是提升教学效率、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多种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其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大家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通过个性化的互动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科学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一)精简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需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应严格把控作业数量,避免“题海战术”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与进行课外探索。通过精简作业数量学生得以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学习与思考中。同时提高作业质量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作业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精选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题目,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通过高质量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

(二)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

为了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需打破传统单一模式,注重丰富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笔记、手工制作、剧本、小课题研究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些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参与度,还能有效促进阅读理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培养。同时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既创新又富有趣味性的作业——编写短视频脚本。这个作业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将文言文中的场景和对话以现代、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编写短视频脚本的前提是学生仔细阅读并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两个小孩争论的焦点、各自的观点以及孔子的态度。在此基础上需要学生基于课文内容进行创意构思,设计一个短视频的故事情节。可以是忠实于原文的改编,也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或幽默桥段,使视频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更具吸引力。接着则需要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将创意构思转化为具体的短视频脚本,包括场景描述、角色对话、动作指导等。在编写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使脚本内容丰富多彩。这种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减轻学习负担的同时提升学习效果。

(三)注重作业反馈,注重作业指导

“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环节不仅要科学设计,还需注重作业反馈与作业指导。有效的作业反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它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应采用面批、批注、评语等多元化的反馈方式,既指出学生的错误,又肯定其优点利于激发学习动力。同时作业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明确作业的目的、要求和预期成果避免学生盲目作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作业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则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或线上答疑等方式进行解决,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批改作业,通过同伴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这种互动式的作业反馈与指导模式,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的道路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创新,还要致力于作业设计的优化,用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童真,从而使其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不仅学业成绩稳步提升,更在综合素养上实现飞跃,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红生.“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6):34-36.

[2] 王艺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96-98.

[3] 翟志松.课堂落实“双减”,语文作业增效[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3,(04):77-78.

[4] 连晓娴.“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142-14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