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从解码到流畅阅读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5-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红玉

从解码到流畅阅读的桥梁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与Phonics的价值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阅读教学常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学生因单词解码能力薄弱,难以突破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基础关,导致阅读时卡顿、畏难;二是传统教学中重单词拼写、轻发音规律的模式,使学生难以建立音形对应的自主识字能力。而Phonics(自然拼读法)通过系统教授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帮助学生掌握看字母知发音、听发音拼单词的技能,为阅读奠定扎实的语音基础。研究表明,掌握Phonics规则的学生在单词识别速度、阅读流畅度及词汇积累上均表现更优,其本质是将被动识字转化为主动解码,契合小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知特点。

二、Phonics的理论基础:从语音意识到阅读能力的转化

Phonics的核心在于音形对应Sound-Symbol Association),其理论支撑源于心理学中的解码理论”——阅读的本质是通过语音中介实现语义理解的过程。具体而言:

1. 语音意识(Phonological Awareness)的培养:Phonics教学先从单个字母发音(如a-/æ/b-/b/)入手,逐步过渡到字母组合(如sh-/ʃ/ee-/iː/),帮助学生建立声音-符号的联结,这是阅读解码的第一步。

2. 单词识别模式的优化:传统教学中,学生常通过机械记忆背单词,而Phonics让学生掌握辅音+元音+辅音(如cat)、元音字母组合(如rain)等构词规律,实现见词能拆、拆词能读,大幅提升单词识别效率。

3. 阅读流畅度的提升:当学生无需在单词解码上耗费过多认知资源时,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文本理解,实现从逐词阅读整句理解的跨越。

三、Phonics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层教学:基于课标与学情的规则渗透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各学段的阅读要求,Phonics教学可分阶段实施:

低年级(1-2年级):以单字母发音和简单辅音组合(如at, sit)为主,结合绘本阅读中的高频词(如cat, dog),通过发音-拼写-跟读三步骤强化音形对应。例如,在阅读绘本《I Can Sit》时,先聚焦“it”“sit”“fit”等含“-it”韵脚的单词,让学生发现“i”在闭音节中的发音规律(/ɪ/),再通过单词蹦跳游戏(听到发音跳对应的单词卡片)巩固记忆。

中年级(3-4年级):侧重元音字母组合(如ea, ow)和辅音连缀(如bl, str),结合故事阅读中的多音节词(如window, strawberry),引导学生拆分音节(win-dow)并拼读。例如,在《The Strawberry Shortcake》阅读课中,先通过拆音拼图活动(将单词拆分为“straw-berry”“short-cake”),再让学生根据发音规则朗读,最后结合图片理解词义。

高年级(5-6年级):拓展复杂字母组合(如tion, ough)和不规则发音规则,融入说明文、议论文等文本类型,侧重在阅读中验证规则。例如,阅读科普文《How Does a Plant Grow?》时,引导学生发现“ough”“though”“through”中的不同发音,通过语境对比加深理解。

(二)情境化活动:让Phonics与阅读深度融合

1. “音形匹配热身活动:阅读前,用字母发音宾果Bingo)游戏激活Phonics知识。如给出发音/ei/,学生在卡片中找出含“a-e”(如cake)、“ai”(如rain)、“ay”(如day)的单词,为阅读中同类单词的识别做铺垫。

 

2. “朗读-标记双轨阅读:阅读中,让学生用不同颜色标记符合Phonics规则的单词(如红色标“-igh”发音/ai/,蓝色标“-th”发音/θ/),并在小组内分享发音-拼写规律。例如,阅读故事《The Light in the Night》时,学生标记出“light”“night”“bright”等含“-igh”的单词,总结其发音规则。

 

3. “故事续编输出活动:阅读后,设计“Phonics主题创作任务。如学完含“-ow”发音(/aʊ//əʊ/)的故事《Cow and Snow》后,让学生用“cow”“how”“snow”“window”等单词续编小故事,在运用中强化规则记忆。

(三)多模态资源:技术赋能Phonics阅读教学

动画微课拆解规则:利用《Phonics Kids》等动画视频,将抽象的发音规则转化为具象场景(如字母“a”在苹果(apple)中发/æ/音,配以苹果掉落的动画),帮助学生建立联想记忆。

互动软件即时反馈:通过Starfall等在线平台,学生可进行发音闯关练习(如听到/θ/音,点击含“th”的单词图片),系统实时反馈对错,提升学习趣味性

自然拼读绘本体系:选择分级读物如《Oxford Phonics World》,其每册围绕特定发音规则编排故事(如“-ck”发音/ck/的《Lick a Stick》),实现规则学习-阅读应用的闭环。

四、教学案例:Phonics在阅读课《Big Red Hen》中的实践

教学目标:掌握“igh”组合发/ai/音,提升含该规则单词的解码能力,理解故事主旨。

教学步骤:

1. 热身导入(5分钟):播放儿歌《Five Little Lights》,让学生圈出含“igh”的单词(light, bright),初步感知发音。

2. 规则学习(10分钟):呈现单词卡片“high”“night”“flight”,引导学生观察字母组合,通过拆音练习h-i-gh → /haɪ/)总结“igh/ai/”的规则。

3. 阅读实践(15分钟):分发简化版《Big Red Hen》绘本,要求学生用荧光笔标记所有含“igh”的单词(如“fight”“might”),并分组朗读段落,教师纠正发音。

4. 拓展活动(10分钟):开展故事配音比赛,学生用正确的发音为绘本角色配音,同时理解合作的故事主题。

5. 总结评估(5分钟):通过单词拼写挑战(听发音写含“igh”的单词)和阅读小问卷(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检测学习效果。

五、Phonics应用的注意事项:避免机械化与碎片化

1. 忌脱离语境孤立教规则:Phonics的最终目的是服务阅读,若单纯操练字母-发音对应表,会让学生陷入机械记忆。需始终将规则融入句子、故事中,如通过句子填空The ______ (light/let) is on.)让学生在语境中选择正确单词。

2. 规则例外的平衡:英语中存在约20%的不规则发音(如“women”“o”/ɪ/),教学中需先强调规则的普遍性(如“ee/iː/”),再适当渗透例外(如“been”“ee”发音不变,但“great”“ea”/eɪ/),避免学生因例外而否定规则。

3. 关注差异化教学:对语音意识较弱的学生,可通过字母发音手偶剧”“触觉拼写(用沙子、黏土写字母感受形状)等多感官活动夯实基础;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拓展“Phonics侦探任务(在课外读物中寻找特殊发音规则),实现分层提升。

六、结论:让Phonics成为阅读能力的脚手架

Phonics不是独立于阅读的教学模块,而是融入阅读过程的解码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系统、情境化的Phonics教学,学生能从依赖教师领读转变为自主解码单词,从逐词翻译进阶到整体理解。教师需以课标为纲,结合学情设计规则学习-阅读应用-实践拓展的教学链条,让Phonics真正成为连接语音与语义的桥梁,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筑牢根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