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在校看护的时间延长了,作业总量和时长减少了,负担减轻了,对作业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还要考虑其它学科,严格控制作业量。教师在选择作业内容时,要做到有的放矢,明确训练方向,要巧练、趣练,有针对性地练。作业形式要做到“不拘一格”。
1.制作型作业---写一写
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潜能的舞台,制作型的作业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1)制作贺卡。
每逢节日或活动,我便让学生制作英语贺卡,并在贺卡上写上祝福的句子,如:“Happy New Year!""Happy Teachers' Day!"“This is for you!”等,并鼓励学生运用交际用语进行应用。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练习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又渗透了德育教育,还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制作单词卡片。
在学完单词或句型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单词卡片或给句子配图。
(3)制作手抄报。
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制作有关主题的手抄报,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个个彰显神通,上网搜索参考,绘画排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实践型作业---做一做,填一填
(1)采访型作业。
任务型作业适合高年级学生,以教学“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为例,设计的作业是运用该句型,了解组内同学最喜爱的节日,并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该作业让学生运用课内的知识进行课外的真实交际,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采访型作业无疑将语言的语用功能得到了最优化。
(2)调查型作业。
调查是课堂上较为常用又有效的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之一。如学完五下第二单元如何使用交通工具去上学或工作,可以让学生制作表格,用所学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询问班里的同学,了解同伴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并做好记录,最后汇总。此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总结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
3.合作型作业---读一读,评一评
设计操作性强而又实用的合作型作业,通过相互督促与鼓励使学习效果最优化。正所谓“合作减负”。
(1)小组合作。
可将学生按学习水平和能力分成4-5人的异质性学习小组,组内成员通过配合.完成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分角色对话,你说我演,比赛造句等等。在听写、背诵环节互帮互助。
(2)利用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就用的普及,可以向学生提供了更多英语交流的环境,如利用网络平台一起作业网、趣配音等,对学生进行口语、听力训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方便快捷教师可以根据所了解的学生情况,对教学进度和策略做出及时的调整。通过上述方式,减轻了学生在学校完成口语、听力的作业负担,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布置有效作业,是“提质减负”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做到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优化英语作业,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树立崭新的作业理念,让每一位学生在“提质减负”背景下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多一点自由去呼吸,真正实现作业“量的减负,质的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