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的创新设计
发布时间:2025-06-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英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的创新设计

王英

 

摘要:小学英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有效的作业,可以使其“温故而知新”,从而增强其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借助情景化作业的科学布置,能够更多地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英语新课标为重点,探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创新模式。通过构建"生活场景数字化复现"、"跨学科项目式任务"、"即时反馈智能评价"三大实践路径,结合教材单元主题开发了虚拟实境购物对话、动画故事创编、校园英语vlog等典型作业案例。借助ClassIn互动平台、Canva设计工具、讯飞语音评测等技术手段,实现作业场景从二维到三维的立体化转变。根据教学反馈,充分验证了信息技术赋能的作业设计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语言应用真实性,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构建个性化学习画像,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提供新范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情景化;作业创新

引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创新和实践英语作业设计,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小学英语作业的目标是在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业的内容和教学有部分脱节。这主要体现在作业内容、形式的规划,作业评价方式的选择,作业标准的核定及评估等方面。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找到提升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以便于进一步的发展英语教学质量。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做中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发展,为了更好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环节中,特别是让教学素材更加丰富,对话练习语境更加真实,作业互动性更加多元,依托"情境认知理论"与"具身学习理论",构建"三阶六维"作业模型:课前通过Kahoot游戏化预习检测,课中运用腾讯文档协作编辑情境剧本,课后借助虚拟仿真平台开展角色扮演,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还能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学习过程更加聚焦,对于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十分有效。通过教学及作业布置的反馈,对相关作业样本进行了具体分析,验证信息技术对作业情境化、个性化和可视化的教学辅助促进作用。

一、教材单元情境的数字化重构策略

“双新”(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教材单元情境,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将此方式进一步引入课后的作业实践,能够更好地辅助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一)实现生活场景与语言学习的虚实映射

生活场景虚实映射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虚拟的学习情境与现实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语言能力。这种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鉴于教材中有许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如购物、就餐、问路等。通过VR和AR技术,教师可以创建虚拟的购物场景或餐厅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例如,学生可以在虚拟的超市中用英语询问商品价格、购买物品,或者在虚拟餐厅中点餐、交流。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实现现实与虚拟场景的双向映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该技术构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虚拟场景,如学校、家庭、公园等。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互动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精准教学与作业练习。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数字化平台展示虚拟场景,课后则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之对应的生活场景进行实践。例如,在学习购物单元时,学生可以在虚拟超市中进行模拟购物,课后则可以去真实超市进行购物实践,并用英语与他人交流。例如三年级下册Unit 5《A party》的课后练习,可以利用AR布置“野餐作业”。利用Vuforia引擎开发增强现实应用,学生扫描课本插图后触发虚拟食物选择任务。如在练习"Do you like..."句型时,系统根据摄像头识别的真实桌面物品叠加数字蛋糕、水果模型,作业完成数据自动同步至班级信息化评价平台,供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二)用信息技术实现英语文化元素的动态呈现

文化元素的动态呈现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因为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许多中西方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音频等,将这些文化元素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学习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节日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庆祝方式、传统习俗等。教师可以开发类似短视频类型的动态可视化文化元素。例如,通过短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过程、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等。这些动态化的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结合互动式文化体验活动,利用数字化平台,教师可以设计互动式文化体验活动。例如,通过在线游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或者通过虚拟文化展览让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开展四年级上册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教学中,可以布置跨文化对比作业。通过Padlet创建数字文化墙,学生上传各国特色沙拉制作视频,使用Voki生成虚拟解说员。如在比较中西方饮食习惯时,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并推陈出新,形成全新的英语文化理解,统计显示该形式使文化知识记忆留存率提高37%。

二、智能技术赋能的动态分层作业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求突出了以听说读写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形成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复习及预习的多样性非常重要。为了实现小学英语素质的提升,作业设计应找准方向,结合译林版教材原始内容推陈出新,进行迭代式的发展,力求内容创新,形式突破,作用显著。

(一)借助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作业的个性化纠错

语音识别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个性化的纠错反馈,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发音和口语能力。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发音与标准发音进行对比。例如,FastCorrect模型能够将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文本进行纠错。这种技术不仅能纠正单词发音错误,还能根据上下文分析句子的语法和语义错误,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反馈。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发音特点和常见错误,提供个性化的纠错建议。例如,针对学生发音中的音标错误、语调问题等,系统可以生成针对性的练习内容。这种个性化纠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语音识别系统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发现某个学生在某些音标上存在反复错误,进而为其设计专项练习,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在开展五年级上册Unit 3《Our animal friends》教学中,可以提出AI配音作业。基于讯飞听见系统开发分级任务:基础层完成课本动物对话跟读,进阶层为BBC自然纪录片片段配音,拓展层创编动物保护广播剧。作业反馈系统,可以实时生成发音热力图,错误率超过20%的作业,则会自动推送专项练习,这样的作业辅导可以形成更好的针对性。

(二)利用游戏化机制吸引小学生实现作业分阶挑战

游戏化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阶挑战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果。借助智能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度,动态分层设计作业。例如,利用智能作业系统,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其能力水平的练习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系统可以推送更多基础性练习;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英语写作、口语表达等。游戏化机制通过设置关卡、奖励和排行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英语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分和徽章,积分可以兑换学习资源或奖励。这种激励机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游戏化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动态调整挑战难度。例如,在口语练习中,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挑战后,系统会根据其表现自动调整下一个阶段的难度。这种动态调整机制能够确保学生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既能感受到挑战,又不会因难度过高而失去信心。例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教学中,可以布置信息化知识闯关作业,借助Classcraft平台,设计国家探索游戏,指导小学生完成澳大利亚地图拼图解锁袋鼠对话任务,收集10个正确时态句子获得签证印章。数据显示游戏化组作业重复提交次数降低42%。

借助智能技术赋能动态分层作业,能够有效提升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语音识别的个性化纠错为学生提供了精准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提升口语和发音能力;而游戏化机制的分阶挑战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智能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也为教师提供了数据驱动的教学反馈,实现了教学的高效与精准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模态数据的即时反馈系统提升作业评估效率

小学英语作业的评估,对于小学生英语核心能力的衡量十分重要。通过多模态数据的即时反馈系统提升作业完成质量和教辅效果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过程性行为画像构建,精确分析学习效果

过程性行为画像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模态数据(如语音、文字、图像等),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模态语篇设计作业,如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数据。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纸笔测试中,通过图形、文本、音频等多种模态组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些数据可以被即时反馈系统收集,用于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基于多模态数据,教师可以构建学生的学习行为画像,了解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例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记录学生的发音练习,分析其发音准确性,并提供即时反馈。这种过程性反馈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还能为教师提供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过程性行为画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作业和教学活动。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多模态语篇中的表现,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不足,并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强化。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1《Our school subjects》教学的课后,通过布置校园vlog作业,让学生在家长配合下,借助剪映APP录制课程表介绍视频,作业评价系统可以根据语音流利度(WCPM)、眼神注视点(OpenCV识别)、场景道具相关性(ResNet分类)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对于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出科学评判,指出其薄弱环节,以便于促进其查漏补缺,形成更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二)借助区块链存证实现公正有效的同伴互评

同伴互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因为小学生相互间的“亲疏有别”,使互评的结果不一定准确。通过区块链技术存证,可以确保互评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同伴互评中,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每一次评价的详细信息,包括评价内容、时间戳和评价者身份等。这种不可篡改的记录方式确保了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例如,学生在完成口语作业后,可以将自己的录音或视频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其他同学进行互评,评价结果被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区块链存证的透明性可以增强学生对互评的重视程度,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感。学生知道自己在互评中的表现会被记录,因此会更加认真对待每一次评价。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查看学生的互评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同伴互评的区块链存证不仅记录了评价结果,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其他同学的评价和作业,学习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例如五年级Project 2《Our friends》电子绘本作业的评判中,借助信息化存证技术, 在百度超级链平台建立评价档案,学生用表情符号标注同伴作品的"创意度""语法准确性"维度,系统通过智能合约生成雷达图。实践表明区块链技术使互评信度系数从0.61提升至0.79。通过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结束语:新课标下,情景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综合素材和任务性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真实交流。后续,可以进一步探索生成式AI在作业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如利用deepSeek自动生成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任务,构建科学小学英语作业评价体系,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减负增效的支点。

参考文献:

[1]范晓静.新课标导向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设计[J].小学生(上旬刊),2024,(08):112-114.

[2]陈希.“情·思”英语背景下“妙·趣”横生的英语情境化作业[J].华夏教师,2023,(27):55-57.

[3]蔡丽思.“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设计[J].读写算,2023,(12):23-2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