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雷雨》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5-06-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裴新艳

各位老师大家好,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因此,这节课我在这个单元的主任务下,设计了一个雷雨气象观察记录的子任务,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的景物特点变化以及作者准确,生动,精妙的表达,从而让学生积累发展语言,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相融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我力图在学习与运用语言的的过程当中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阶与提升。

首先是借助学习任务展开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学习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借助三张图片的排序来梳理课文的主要脉络。接着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观察单来提取雷雨前作者观察了哪些景物的信息。之后第三个任务是让学生再次读雷雨前的景象,着重去引导学生紧扣住雷雨前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从而实现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我还搭建了多维的学习支架来帮助学生去深入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以压字的教学为例,首先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压,就是从上往下来使劲。接着,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乌云会压下来呢?联系古诗,勾连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然后再通过图片来直观感受乌云压下来的那种感觉,最后在比较运用的拓展练习中得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提升。  同样垂字的教学也是如此。通过字源识字,联系生活经验组词来理解垂字。接着让学生通过观看蜘蛛是怎样从网上垂下来的,以此和这个落字进行比较,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比较之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垂和落之间的区别。最后通过一个迁移运用,达成了一个深度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在不断的激化、活化和深化之后,他的学习才可能从表层的信息提取走向深度的高阶思维的转变。

当然,教学永远也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在教学“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时”讲解的深度不够,没有说清楚是因为下雨前空气中的湿度过大,蝉难以发出声音,突出了下雨前的静。在教学“垂”字时原本是安排学生根据要求来评一评得几颗星,因为时间原因我就自己评了评,一笔带过了。如果这堂课上我能够安排有充裕的时间,让同桌之间,让小组之间展开更多的时间来交流的话,可能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展开会更加的充分,课堂也会更加的丰满。以上是我的教学思考,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