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模式的策略研究
作者:张惠丽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调整。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如何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作业的减负与增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创新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英语;策略研究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过程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机械记忆与反复练习,忽视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与体验。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将知识体系中的语言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情境化作业模式,成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计富有情境化的英语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以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为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且难以达到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目标。而情境化作业则能够将语言知识融入到真实或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具体来说,创新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作业任务,如家庭成员介绍、购物场景对话等;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丰富多彩的视听材料,让学生在观看和聆听中自然习得语言;三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表演,通过编排英文短剧等形式,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情境化作业
将英语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语言实用性的有效途径。在学习“Food and meals”这一主题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项“我的一周饮食计划”作业,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作业体验。学生们不仅要回顾并记录自己一周内的三餐内容,还需运用所学的英语句型,如“I had a delicious sandwich for lunch today, filled with ham and cheese, accompanied by a fresh salad.”来细致描绘每餐的特色与风味。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他们对食物名称、食材搭配等词汇的掌握程度,还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交流的能力。同时,通过分享各自的饮食计划,学生们还能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共同探索多样化的饮食文化,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意义。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视听情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我们能够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沉浸式的视听盛宴,特别是在教授“Seasons”这一充满色彩与变化的单元时。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系列展现四季更迭、各具特色的视频资源,从春日的繁花似锦到夏日的绿荫浓密,再到秋日的金黄满地和冬日的银装素裹,每一帧画面都配以生动有趣的英文解说,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中,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鼓励学生根据观看的视频内容,结合个人感受与观察,撰写一篇“我最喜欢的季节”的英文报告。这一作业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捕捉视频中的关键信息,还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同时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激发了他们持续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
(三)鼓励小组合作,进行情境表演
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在英语情境教学中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探索“Shopping”这一既日常又充满互动性的主题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的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需要准备一场生动有趣的购物表演。在筹备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撰写购物清单,涵盖各种商品的英文名称和数量;有的则专注于设计对话内容,从基本的询问价格、比较商品,到高级的讨价还价、表达购物偏好,每一句台词都力求地道且符合情境。表演当天,教室化身为热闹非凡的超市,学生们身着角色服装,手持自制道具,全情投入地演绎着各自的购物故事。他们的英语口语在这样的实践中变得流利自然,不仅能够灵活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还展现出了出色的应变能力和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协商和妥协,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站在众人面前自信地表演,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公众演讲能力。这样的作业形式,无疑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之旅增添了无限乐趣与收获。
(四)引入跨学科元素,丰富作业内容
将英语作业与科学学科巧妙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知识边界的有效策略。在学习“Animals”这一主题时,教师创新性地设计了一项跨学科作业——制作英文动物介绍海报。这一作业要求学生跨越语言与科学的界限,深入探索某一特定动物的世界。学生们不仅需要查阅英文资料,精准描述该动物的外貌特征,如“Its sleek coat shimmers in the sun, displaying a striking pattern of stripes.”;还需结合科学知识,阐述其生活习性、栖息地等关键信息,如“Living in the lush jungles of Africa, this majestic creature spends most of its day lounging in the sun or stalking its prey.”。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英语写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来传达复杂信息;还通过搜集资料、整理信息,加深了对动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此外,制作海报的环节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他们精心挑选图片、设计版面,力求让自己的作品既准确又美观。这样的跨学科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
结语:
我们将继续深化对英语情境化作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英语学习体验。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创新,定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永丽.“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设计[J].新课程研究,2024(10):86-88.
[2]胡明娟.“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化作业设计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0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