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双减”背景下对小学高段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静娴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双减”政策中重要的一“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而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语文基础知识的深化学习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作业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这一行为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都是必要的。

根据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一方面会给小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一方面也会阻碍“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据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做到有机地统一语文作业中功能性和人文性,提升和创新小学语文作业,使作业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让语文作业发挥出最大程度的积极作用,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高段为例,探讨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双减”政策内容简要阐述

“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除此以外,“双减”政策还具有更深一层的内涵:学校和教师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应担负起优化作业设计的责任,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获得更佳的巩固效果,减量但提质。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校还应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这要需要学校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常规的课堂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确保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充分吸收,除此,教师若能通过提升和改善作业设计,将“双减”真正落实到位,也切实有效地有助于提升其教学水平。不难看出,“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因此,“双减”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存在误区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现阶段仍有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对待语文作业的认知还存在误区,他们关注作业的“量”甚于“质”,认为语文作业多就是需要练得多,题海战术,熟能生巧,这样考试成绩也能有所保障,他们并不能准确地认识到语文作业的真正目的在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

除家长以外,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在作业观念上也存在更新不彻底的问题,由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旧存在。虽然教育部颁布了“双减”政策,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只是象征性机械性地减少了家庭作业的总量,减少至保证学生在课后服务阶段能完成的量,而把其他作业压缩至学生的课间去完成,并没有开展对“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也更没有对学生布置所谓的分层作业,久而久之,只能导致一部分学习效率本就不高的学生因长期失去课间休息的时间而产生学习倦怠感,进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作业内容过于冗杂

根据调查,小学生语文的作业量往往多于英语、数学学科,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平均时长也要超过英语、数学学科,此可见,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量大且不够精简。很多语文教师仍然将大量的机械抄写和不加以筛选的辅导教材上的习题作为作业进行布置,没有注重实际内容,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练习内容容易重复且没有重点,练习过多会消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

(三)作业难易度和层次性不够分明

对于作业设计来说,作业的难易程度的把握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分层是一个值得每位小学语文老师深思的难点。作业布置太简单,例如大量的机械抄写作业,可能只能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却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作业布置太难,缺乏了效度,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如若不能有效设计出难易程度和层次性分明的作业,对于“双减”政策的确切落实无疑是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四)作业设计缺乏创新性

目前,许多教师对于作业的设计还停留在依靠教科书和教辅材料的水平,内容也有较多的机械性和重复性,并没有利用新的资源去对作业设计进行创新,导致作业内容较为枯燥,无法引起小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因此也不能有效地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拓展性、探究性作业的探索势在必行。在今后的改革创新中,教师务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牢记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在于创新学生思维,更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作业有作用、有意义、有趣味。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高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时,应紧紧围绕实际教学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要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基本能力为重点,也应关注到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始终要符合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内容难易程度适当,语言表述简洁明确,知识点规范、准确。

(三)趣味性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高年段的作业设计要遵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原则,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遵循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类的语言实践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过程体验。

以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我设计了如下趣味作业:

我的阅读手册

拿到一本书以后,先仔细读一读封面、封底的内容,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重要信息,猜猜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封底大发现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我还发现:

 

 

 

这本书里你最喜欢哪个故事呢?请你挑选最喜欢的一则故事,为它设计推荐语,让更多的同学也来读一读。

                二、我推荐《       

此处让学生写明自己要推荐的读物的理由。

(四)分层原则

通常我们设计作业,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其特点,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应针对学生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业态度,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我设计了如下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基础必做题设计了看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选自组词、写近反义词等基础题型,第二部分提升选做题我设计了选词填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按要求完成句子、课内外阅读等题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题目。

 

四、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的困惑

“双减”政策实施至今,在笔者设计作业的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学生的很多作业需要依赖电子设备才能完成,尽管比较方便,但是电子设备也仍然存在弊端:学生接触电子产品容易上瘾,电子设备对于学生视力的影响等等,如何在使用与弊端之间找到平衡点?另外,由于深入传统作业模式深入人心,很多家长不重要非书面作业,甚至认为只要不写就等同于没有作业,学生年龄较低还缺乏一定自主能力,导致“作业”效果不理想,如何引导家长重视“非书面”作业?

当然,笔者也在不断尝试,学习,改变。笔者也相信,作为教师用心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快乐、有趣的“作业”,丰富语文课后趣味实践活动,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能力和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施云锋.“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的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2]秦红.“双减”下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