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探索赋能本生课堂
2024年3月27日教研协作南片及中一片开展小学美术城乡联合教研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首先要从精神上,从思想高度重视,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备课”,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保障。唐赟老师在二年级执教《虫虫虫》,方毅教师在一年级执教《图画与文字》。
唐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虫的组成部分,并用基本形概括,再添加花纹和颜色,逻辑清晰,在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回答的完整性,养成美术素养。
方老师在导入环节,利用两张图片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同,启发求知欲。课程内容介绍象形文字时,紧密联系历史文化,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思考的图片,更是具有大而准的特点,图片冲击力抓住学生的兴趣,方便学生观察。接着在“认一认”环节,让学生动作模仿甲骨文“人”时,讲解这是从中国劳动人民耕种的动作得来,不仅赞美的中国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还铺垫了变成象形文字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可以用来表达思想情感。
在鹿与鸟的看图造字环节中,先用鹿的真实图与象形字对比,得出造字的方法,再利用鸟的图片,让学生尝试造象形字,巩固方法的同时,又增加了鸟的不同角度和动作,丰富了字的形,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接着尝试运用毛笔绘画,巩固了工具的用法,为作业铺垫。在此环节中,方老师结合学生认知,由浅入深地进行引导教学。在教学示范环节,观看视频,由单一的象形文字介绍到将它们组合形成完整的画面,形成清晰的作画过程思维,有利于学生作业的完整性,并现场做范画,在巩固讲毛笔绘画的方法时,又融入了构图远近的概念。
课后,南片及中一片的老师对课程进行研讨,认为方老师对美术课堂有基本的控制力。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过程完整,环节紧凑。能正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课程设计体现了趣味性和层次性,通过引导学生文化感受、模仿体验、图片观察、线条表现、情景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和表达力,帮助他们去理解画面表达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所想所感。自然的教态,丰富的语言,精选的图片和童趣的范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审美能力的教学环境。水墨的运用更让学生感受了不同绘画工具表现的乐趣。符合美术教师1+X专业发展的特性,在一节好课中,老师充分发挥X技能的体现,如板书的设计、板画的技巧、信息技术化的应用,带领学生绘画工具的探索,为课题提供了实时案例,探索美育教学方法,培养老师的研究能力。
融洽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师生之间的交流丰富而有效,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关注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技法运用的情况。还需增加实践机会,可以多次尝试,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技能,让学生创造出更有趣丰富的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