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语文教学中朗读培养的弊端
其一,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过于程序化。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之后,根据课程安排,统一讲解给学生。可是学生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些自己的思维方式,每个班级也有教学相应的方法。过于根据讨论结果来进行教学,可能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间接的断送。其二,过于应试化的教育。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分数决定一切。可以说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的应试化教育变相的阻碍了学生在学习学校正规开设的课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因为应试教育看的是一纸试卷上的分数,而不是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学习的真正能力。
二、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2.1教师示范朗读,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自身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都尚在成长中,其学习过程更倾向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不建议教师利用强硬的态度来逼迫其开展朗读活动,这样反而容易激发其逆反心理。建议教师最好通过朗读示范的方式,先在课堂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激发其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以便更好的调动其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其了解到这篇文章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本文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孔明的聪明才智和宽广心胸,巧妙地借助了敌人的力量来避开周瑜对其设下的陷阱。课文的内容严谨,节奏不拖沓,非常适合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其朗读能力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朗读,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如“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在朗读这一句话时,语气上要前后形成反差,突出周瑜的险恶用心和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2.2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朗读内容,开展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法的提出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提出的,然而很多教师认为这种专门的快乐教学法是不必要的,因此很多快乐教学法的内容都是以课本内容为主的,这就造成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相对较低。朗读的要求是通过一字一句的大声阅读,将文字中的感情和作者的写作内涵充分的了解和感悟。但是对于长期不重视朗读的学生而言,朗读只是为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满足应试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朗读训练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此外,无法有效开展朗读训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朗读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小学生对“之乎者也”这些文章哪怕是在学习后都弄得一知半解,更不用说能够通过朗读训练产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当适当的降低朗读训练的门槛,利用学生更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来打开朗读训练的大门。例如从《格林童话》或者《伊索寓言》等类型的儿童读本中抽取一些小故事,尽量以一些较为有趣同时冷门的故事为朗读内容,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在朗读过程当中的探索欲,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开展快乐教学法。
2.3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对文本有着足够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没有对于做题形成很好的思维,会看到一个题目不会写或者抵触写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题目训练的少,没有掌握做此类题目的精髓。如果在课堂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学习,使学生增加文本的朗读次数,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当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可能对于文本的内容不是特别的熟悉,教师可以采用兴趣引入法,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前,对于文本产生一股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阅读和做相互题目不再抵触。当在考试面临试卷的时候,进行默读,让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心中有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学习时,我们可以发现文中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是秋天的雨是什么,教师可以对大家提问,问学生们喜欢什么样的季节,季节中的什么天气?让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以后,再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一段进行朗读,再根据文本出相应的题目让读与未读的学生分别进行回答。我们可以发现,朗读过文本段落的学生理解能力往往大于没有读过文本的学生。所以可以在课堂的开始,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对于文本的朗读,了解秋天的雨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再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课后要求背诵本文的第二段落,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快速的朗读,进行速度的背诵。学生在反复阅读过文本以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也可以更好的背诵文本。
2.4重视方法指导,提高朗读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阶段,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都不是很强,而且受到年龄限制,自身表达能力也并不高,甚至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也能够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学生很难掌握扎实的基础,对后续的学习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举例来说,在学习《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在讲解时要对重点段落进行分析讲解,如第一段描写的是刷子李技艺之奇,规矩之奇,因此在朗读时应指导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口吻,这样朗读更容易体悟文章中蕴涵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对全文的梳理和重点段落的分析讲解,之后对全文进行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中的朗读技巧和情感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