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被集中,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走神的现象,想要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阅读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基于此,教师只有切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源源不断的兴趣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走向深度阅读,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
在情境中体会与感悟,让每个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自然而然学生的专注度会比原来高很多,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阅读,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阅读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趣事,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念。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阅读,不仅难以调动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也无法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摇落桂花的乐趣。因此,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将文字内容转化为一幅画面,为学生展示桂花树的图片以及满地桂花的图片,使得文本中的内容情境再现,使得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还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进行阅读,去感悟文本中语言文字描述的桂花雨。
2.通过提问引发质疑
小学生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利用这一-点进行提问,让学生产生质疑,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充满求知欲望。这样学生会对文本内容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还是以《桂花雨》这篇课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题目询问学生“桂花雨”究竞是什么?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雨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桂花雨难道是天上下桂花了?使学生产生质疑,想要-探究竟。这个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将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句子:请在文中画出能够体现作者“摇花乐”的句子,并说出你是怎么体会到的?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经过阅读之后,将会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掌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有效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积极性,然后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技巧,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升,并产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进行更多文本内容的阅读,以此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使阅读活动深度化
阅读过程是一个有具体目的和计划的认知活动,在新课标的深入实施下,语
文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身份,从过去主宰整个课堂教学者转变为一个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深度阅读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深度、参与的程度、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细节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学生收获独特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实现阅读活动的深度化。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祖父的园子》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重视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地位,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深度阅读教学的目标。其次,教师要区别开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阅读任务,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阅读目标,并且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得到提升。最后,教师要设计不同层级的阅读日标,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此使得学生得到相应能力的提升。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方面的阅读目标:1.通过阅读说。说该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内容。2.通过阅读第3自然段,谈一谈这样的画面好玩吗,为什么。3.该篇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通过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进行思考,使更多学生能够得到相应水平的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