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武进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年度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生语文
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史瑛 徐培炎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申报日期: 2023年11月15日
常州市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
二O二一年一月制
填报说明
1.“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课题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
2.《申报评审书》栏目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申报评审书》“三、四”两栏需保持在同一页面内。
3.《申报评审书》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或复印,一式两份,左侧装订成册。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姓 名(1) | 史瑛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2年 2 月 | ||||||||||
行政职务 | 教导处副主任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语文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 手机(必填) |
13861273018 | ||||||||||||||
E-mail(必填) |
1843352217@{域名已经过期} | ||||||||||||||||
姓 名 (2) | 徐培炎 | 性 别 | 男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71年 8 月 | ||||||||||
行政职务 | 党支部副书记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一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理论研究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 手机(必填) |
13861273078 | ||||||||||||||
E-mail(必填) | 11 1138741183@{域名已经过期}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华丽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学校 | 高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顶层设计,总体把握课题研究 | |||||||||||||
张耀宏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二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王阳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一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张建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一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张娟芳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高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岳寒梅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高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赵琛姣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二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冯丹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二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潘瑜 |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 | 二级教师 | 小学教育 | 理论、实践研究 | |||||||||||||
课题主持人“十三五”以来教育科研情况 | |||||||||||||||||
课 题 | 课题名称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任务分工 | 完成情况 | ||||||||||||
优化小学课外阅读组织与指导的研究 | 2015.04 | 理论、实践研究 | 结题 | ||||||||||||||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或出版时间 | ||||||||||||||
巧用五分钟训练五项功 | 《常州教育》 | 2016.10 | |||||||||||||||
诵国学经典 养儒雅气韵 | 《校长》 | 2021.9 | |||||||||||||||
建设生命状态饱满的教师队伍 | 《华人时刊.校长》 | 2017.9 | |||||||||||||||
创建“香樟”党建品牌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 《中国教育报》 | 2021.4 | |||||||||||||||
立足主动发展,追求教育“高品质” | 《江苏教育报》 | 2023.1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语文课程不仅涉及语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语文能力培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写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语文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吸收祖国语言文字成果,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简而言之,语文能力以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最为重要,因而是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也称为核心素养。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个体对信息所掌握的程度②,包含从看到的语言符号中获取正确意义的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可分为复述性理解能力、解释性理解能力、评价性理解能力和创造性理解能力四个基本层级。③这些能力这些能力水平层次的不同会影响和制约着个体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具体到每个学段,阅读理解能力本身却有不同的层级重点和组合关系,表现出明显的学段特征,从低学段到高学段形成相互关联但又各有侧重点的关键能力整体。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 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也就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海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媒体等,它包括 对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序列安排:对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系统问题和期望的学生 反应的安排,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媒体呈现信息方式的安排。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很多,如:4月23日,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纳博科夫等世界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这天为“世界阅读日”。表达对书和书的作者的尊敬,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世界各国都有所响应,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国外学者0llin等人提出阅读能力结构应包括词义、上下文、字面理解、简单推断、综合推断、隐喻、重点、估计八个方面。 1999年贝克(BakerLinda)和威格费尔德(WigfieldAllan)认为,阅读作为种有难度的活动,儿童去完成需要一定的动力。并通过对美国六所小学中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阅读测试,分析出儿童的阅读动机、阅读态度与性别、年级、族裔、家庭收入水平的相关性。 2003年彼得.德成兹和帕米拉.K德威兹(DewitzPeter,DewitzPamelaK)通过研究一名能够准确流畅朗读文本却无法理解文本内容的小学生并帮助其提高文本理解能力,指出此类学生存在阅读理解障碍是因为有依赖自身先前具备的知识的倾向,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文本上。通过学生自己根据文本提出不同类别的标签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作答,教师运用完成填空题或让学生写出自身原有认识并向学生提供部分文本信息、指导学生结合白身原有认识和文本中的部分信息进行推理,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建立推理联结并进行编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建立联结的思维过程等系列理解策略的实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2005年海利尔和瑞査兹(HellicrDavid,RichardsHclen)针对其任教学校中长期存在的学生阅读问题提出一系列建议。各个阶段的学生中都存在无法深入理解文本,无法灵活运用文本信息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该研究中除提出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开展促进阅读的课外活动等建议外,还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带目标的阅读,在阅读中拓展认识并对文本信息进行吸收、内化。强调重视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的对话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整理文本信息,记录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008年沃德(WardHelen)针对能顺利认读文本但无法实现文本理解的小学生提出应该长期实施的计划和措施,如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推理,掌握上下文逻辑关系,培养文本理解能力。 2008年罗伊(LoyMartin)指出阅读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中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为自己的需要主动阅读。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料、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营造热爱阅读的氛围,同时,教师自身对阅读充满热情,能够向学生传递这样的热情。 2008年金德(KindleKarcnD)指出儿童对词汇的学习需要大量接触词汇、自行猜测词意并在不断的接触中不断修正自己理解的词意,最终习得正确的词意。而大声朗读是公认的促进儿童词汇掌握的有效方法。朗读被用于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提高文本理解能力、扩大词汇量等。然而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朗读环节投入的精力和准备是最少的。金德肯定了朗读对阅读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并建议教师应该重视朗读在促进儿童词汇掌握、提高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课堂朗读环节的准备中。同时指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也应该增加相应的课程。 不同年级的学生 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在各种成分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其中情感理解、评价赏析和综合应用能力表现出的差异最明显,并且随年级升高而变化的趋势一致,可以认为它们是区分阅读理解能力的高效指标。思维发展的特点在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具体表现:推理学习是阅读理解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阅读理解能力能否达到较高的水平;归纳概括能力差是造成被试阅读理解能力低的主要原四。这两个因素是改变阅读理解能力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值得注意得是,在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结构中提出了情感理解这 一成分,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未见报告。尤其从各年级低分组的回归分析结果中可看到,这一成分对各年级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李毓秋,2001) 2003年白桂香、郭慧明、管莉进行了“合作—探究式学习对中年级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的研究。在本“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组成了“学与教”学习共同体,其中学生是探究阅读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阅读活动的合作伙伴,在“学与教”学习共同体中起支架作用。由于四年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完全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的这种支架作用尤其重要。教师应结合阅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提出问题,提供阅读线索,引导学生根据线索探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富有创造性的见解予以鼓励.营造“合作-探究”型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阅读策略,完成对阅读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果教师的支架作用发挥不当,就会影响“合作﹣探究”型课堂气氛的营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白桂香,郭慧明,管莉,2003) 图式阅读教学从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方面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建立并完善阅读图式体系,不仅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和文章结构的认知能力,还能提高他们对文章意义的建构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不同层次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从图式阅读教学中获益不同。经图式阅读训练后,优生和中等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性提高,而差生却未发现显著性变化。(吴萍,2008) 综观近年国外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激发阅读动机、保证阅读时间、提供阅读资源、营造阅读氛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施教学策略等是主要培养途径。其中保证阅读时间包括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和减少其它媒体对阅读时间的占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包括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专门的测量工具进行测试、采用专门的题目和思维指导等。实施教学策略包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及时记录获取的信息等。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在阅读能力培养途径方面,国外研究者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有相当的重视。同时,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心理学有紧密的联系。
| ||||
(三)研究目标 | ||||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内涵及指导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架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体系。 2.通过研究,去系统的开发阅读材料,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3.通过研究,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的能力。
| ||||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
研究内容: 1.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文献研究。 通过对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代表文献的研究,进一步把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内涵、价值、实施原则及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理清小学生各年段的能力层级覆盖情况,以及各年段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2.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层面的观察与调查,全面把握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实状况,梳理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本课题的实践探索提供现实依据。 3.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阅读内容的研究。 构建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内容体系。通过研究以教材为主来进行相应的一些拓展材料的一些开发,并形成除了读教材之外,能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拓展阅读内容的体系。 4.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的研究。 根据阅读理解能力的四个层级,教师进行目的性引导下的教学方式变革,以提升学生某一方面的阅读能力。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践案例研究,以具体教学案例为例,剖析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总结梳理出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5.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评价的研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时间、评价的方式进行研究,形成一个相关的评价的体系。
研究重点: 本课题期望解决的是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设想是在优化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改善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内容3和4,即“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阅读内容的研究”和“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的研究”。
| ||||
(五)研究方法 | ||||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有关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整个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资料积累和外部借鉴。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法,了解和评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通过访谈法,搜集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有关的各种信息与数据。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实践,而非理论性的研究,但需要理论的指引课理性的分析、思考。在行动中研究,围绕研究重点展开扎实的课堂实践探索,在行动中不断修正和调整研究方案,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教师及时分享整理实践经验,撰写教育实践案例、论文等,总结实施策略。 此外,在研究的各个阶段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必须的研究方法,如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 ||||
(六)实施步骤 | ||||
1.启动与准备阶段(2023.09——2023.12)学习相关课题的理论,收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清理工作思路,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组织开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核心成员在一定范围内,采用恰当的方式,对目前学校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理论研究与培训阶段(2024.01——2024.06)围绕前期的文献研究和现状调查进行交流探讨,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结合前期的调查与分析,进一步明确研究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组织对方案的研讨论证,同时分批分层组织参与研究的老师开展专业培训活动。 3.实践研究整体推进阶段(2024.07——2025.08)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探索,定期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如课堂观摩、主题研讨、读书沙龙、成果展示等。建好课题网站,积累详细研究资料。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进行课题的中期评估,分析总结课题进展情况,进行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 4.研究深化与总结阶段(2025.09——2026.06)根据中期评估意见,分析总结课题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性思辨、总结提炼,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全体成员完成研究案例、论文等收集整理工作,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同时在本区域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 小学语文关键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理解能力。从第一学段到第二、第三学段,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层级特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已有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习得,能更好得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可能的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探寻学生喜欢且又能有效提升学生各级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 ||||
(八)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关于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 综述报告 | 2024年3月 | 徐培炎 张耀宏 |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调查报告 | 2024年6月 | 王阳 冯丹 | |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内容体系 | 案例集 | 2024年6月 | 潘瑜 | |
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 | 论文、案例 | 2025年8月 | 张建 | |
最终成果(限3项) |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6年6月 | 华丽 史瑛 |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系列论文 | 论文集 | 2026年6月 | 张娟芳 | |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案例 | 实践案例集 | 2026年6月 | 岳寒梅 赵琛姣 | |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研究力量 课题申报单位有着长期积累的课程实施与研究经验,有一支专兼职合理搭配、骨干教师比例较高、研究与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课题主持人是武进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参与过两项区级课题的研究,多次执教区级公开,在省级刊物发表数篇语文研究论文;另一位主持人为学校副书记,全面负责教学工作,长期承担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其他核心成员大多学校语文教学的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本项目既又具有理论研究专长的成员,又有在实践层面具有特长的教师,每一位研究成员在本学校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整体研究力量较强。 2.已有基础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课题组搜集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有:(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理解能力概念.摘自百度百科〔EB/OL〕.http://{域名已经过期}/view/1828145.htm. (3)李毓秋,张厚粲,李彬,李凤玫.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构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3):44-47 (4)2003年白桂香、郭慧明、管莉进行了“合作—探究式学习对中年级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的研究 通过筛选共搜集到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60余篇。通过访谈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听取了语文骨干教师、学校的课程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我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研究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3.保障条件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为老师订了《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等教育期刊,主持人能够上中国期刊网、知网等多种数据库,可以搜集到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我们在课题立项后,将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时间表,按照时间表的进程安排课题研究,以充分保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时间。
|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
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