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朱红梅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能辩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还学习了角的认识和分类及垂线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并能在三角形内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
一开始通过观察几副熟悉的长江大桥图片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结合展示的一些素材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活动一先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的表象用图画表示出来。学生之前获得了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所以总结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并不困难。再通过4个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三角形,说说理由,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学生并不能用 3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这样的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能从问题思考和交流互动中提取关键词“边要是直直的”引导出3条线段,“3条边不能突出来”引导出像这样把相邻线段的端点重合使三条线段连在一起的方式叫作首尾相接,逐步体会三角形的基本内涵,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形成越来越清晰的表象。
活动二让学生从4个点中任选3个画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活动三介绍人字梁,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小组合作找到人字梁的高,并在猜想验证中体会到人字梁的高是从一个点到横梁的一条垂直线段,进而从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底和高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的。
试一试先出示一条底边让学生自己来画高,接着再示范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接着通过追问“这条边能不能当做底?”“刚刚画的高还是这条底的高吗?”让学生体会到底和高的对应关系,3次画高让学生经历自我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这个过程,明白三角形的3条边都能当做底,都能从底边对面的顶点开始画一条高,一个三角形可以画3条高。高的画法与之前学习的从一点到一条直线做垂线的方法相同,帮助学生理解画高的实质,实现知识的迁移。
练习第一关给出底和高,通过量底和高进一步强化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第二关给出底来自己画高,在操作、辨析与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