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
教学目标: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3.体会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学生交流。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星光小学,感受一下那里的校园生活,看看有哪些新的
数学问题在等着我们!
提问:(出示情境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童心园里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追问:小朋友们观察的都很仔细!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说说看。)
2.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2)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2)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3)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二、收集和分类整理数据
1.解决问题(1)
(1)提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要
知道什么呢?(老师几人,学生几人)也就是要将图中的人分一分类,该怎么分呢?(分成老师和学生两类)(板贴)。
(2)引导:现在,我们要知道老师几人、学生几人,该怎么办呢?(数一数)
仔细想想,数时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一个就标记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
指出:是呀!我们可以有顺序地数一数、数一个做一个标记,并把它记录在表格里。(板贴)
提问:可以怎样记录呢?(用勾、三角形、圆、正方形等)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录!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3)示范:我用一个“√”表示图中的一个人,我可以从左向右找吗?
这里是一名老师,在她的旁边用“√”做个标记,并在老师这一栏用“√”记录下来;我们接着按顺序找,这是一名学生,在他的旁边用“√”做个标记,并在学生这一栏用“√”记录下来;继续找,这也是一名学生,该怎么办呢?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图中的一个人),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像这样,有顺序地数、数一个标记一个,并把他记录下来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你能像老师这样继续完成这张表格吗?(边指边问)
学生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去完成。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朋友记录的(指向黑板),你同意吗?
展示学生资源,对比优化记录方法:
有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的。(体现了多样性。)
‚有对齐的和没有对齐的。(哪种更便于计数?)
分析:从记录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知道什么?能解决第一个问题了吗?
小结:我们刚刚通过分一分类,有顺序地找一找、记一记,很快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想继续解决另外两个问题吗?
2.解决问题(2)、(3)
(1)要解决“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打算怎样分类呢?(按男、女分成两类)要解决第三题,又该怎么分类呢?(按不同的活动分成看书的、下棋的、做游戏的三类)
小朋友们,你想研究哪个问题啊?
(2)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吧!
学生自选分类标准进行整理,请两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完成。
先来看,按男女分类的,他记录的和你一样吗?
分析: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我们一起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还知道了其他信息,真不错!
第三个表格进行同样处理。
3.比较、回顾
(1)引导:仔细观察这三个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呢?(同桌交流)
预设: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每个表格中的总人数都一样。相机提问:为什么?(整理的都是同一幅图)
(2)回顾分类整理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分类整理有什么好处呢?
揭题: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分类整理”。
三、巩固练习,运用方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的表现太棒了,老师特地给你们准备了礼物哦!你瞧,是什么?你能对这些积木进行分类整理吗?你想将这些积木按什么标准分类?
要求:请分别按颜色和形状对图中的物体进行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展示:这位小朋友这样整理记录可以吗?
提问: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这张表中又可以知道什么?
引导: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那这两个表格中,有没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需要时提醒:对同样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什么会相同呢?(总数)口算一下,总数一样吗?
说明我们分类整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如果总数不一样,说明?(至少有一个分类整理的结果是错误的)看来计算总数可以检验分类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谈话:除了积木,我还带来了好多精美的邮票!你看,邮票上都有些什么?(面值,图案等)这些邮票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将它们整理一下。记录在数学书第2题的旁边。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我想了解班上小朋友的哪方面情况?可以将全班小朋友怎样分类整理?
学生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