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出图片上是谁吗?对了,是后羿、嫦娥、哪吒和夸父(图片)。他们呀,都是神话中的人物,同学们肯定也听过有关他们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神话中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它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谁呢?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齐读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你能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吗?出示: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盘古开天地后结果怎么样?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语文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你对哪儿特别感兴趣就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盘古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盘古具有一种神力,能够撑起天和地。
生2:我觉得他特别伟大,为了开辟天地,创造万物而牺牲了自己。
生3:老师,这个故事我以前听过,我觉得盘古很了不起,而且这个故事很神奇,我非常喜欢。
今天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这个神话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通过自己的预习,文中这些词语你有信心能把它们读正确吗?
出示词语:翻身 劈开 撑开 累倒 精疲力竭 四肢 躯干 血液 汗毛
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开火车读,齐读。同学们,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你们也来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血液的血一定要读准确。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词都和谁有关?这些词都和盘古有关。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说一说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吗?
生1:盘古醒来后翻身坐了起来,拿起身边的斧头向黑暗劈过去,分开了和地。
生2:盘古为了不让分开的天地再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像一根柱子一样撑在天和地之间。
生3:盘古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了江河。
这几位同学用上了这些词把故事内容说得非常清楚。多么神奇的故事啊,盘古竟然用斧子把天地劈开,用身体撑在天地之间,用身躯化身出万物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我们再来看这一组词,请你们认真的读一读,能不能找到反义词呢?
出示词语:轻而清 重而浊 缓缓上升 下降 滋润 茂盛 雨露 奔流不息
生1:老师,我发现了几组反义词,清和浊 轻和重,还有上升与下降。
这位同学呀,读的很准确,也找出了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这三组反义词在文中的这句话中,请你轻声的读一读,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清和浊是怎样的状态?
出示:你们看,这是清澈的海水,干干净净,没有杂质,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浑浊的江水,什么也看不清楚着。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同学们在课文中浊是什么意思?相信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一定找到了正确答案是的是第一个选项,那么,就请你轻声的读一读这句话。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读出轻和重,上升和下降的变化,想一想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生1:老师,我发现这是在描写天地分开时的景象。这位同学说的真好,他特别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是的,这句话写的是天地分开时的景象。女生读前半句把蓝天的轻柔读出来,男生读后半句把大地厚重读出来。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一组词,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最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跟着电脑老师一起学习字的笔顺,再跟着老师一起把生字送进田字格。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翻身 劈开 缓缓重而浊,一丈撑开,精疲力竭 累倒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加点的字你们是怎样记住的?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你想对同学们提示呢?翻是左右结构,书写的时候特别注意左边的三上边不要写成彩,而且翻的笔画很多。左右两部分要写的瘦长紧凑一些,竭字可以用换部首的方法,喝水的喝左边换成立,但是在书写的时候,立最后一笔是提人的,最后一笔是点,最后一笔为竖折换。缓字是左右结构,虽然不难写,但是右边的部分一定要写正确,不能写成爱惜的爱。茂盛的茂,书写也一定注意,下面的部分是五画,不要多加笔画,写的时候斜钩要拉长,尽量舒展。还有滋润的滋,特别注意右下不要写成丝。
这几位同学呀,特别善于观察。结合以前的学习来识记生字真好。同学们拿起你的笔,在任务单上也写一写吧,注意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美观。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书中的插图,轻声的读一读课文。能不能找到和插图相对应的文中的段落呢?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个画面,对应着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二个画面,对应着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三个画面对应着课文三和四自然段,第四个画面,对应着课文的五和六自然段,这位同学找的非常准确,对照着插图。默读相应的段落,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试着概括呢?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可以概括为,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盘古在混沌中沉睡了18000年。第二段写了盘古醒来后,拿起斧头向黑暗劈去。使天和地分开。三四自然段,写了盘古怕天地合在一起,便头顶天脚踏地,直到天地形成,自己累倒了。五六自然段写了盘古倒下后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概括的特别好,你还能用更简短的文字来概括吗?(谁在哪里干什么)第一自然段还可以概括成在混沌中沉睡,第二自然段可以概括为劈开天地,三四自然段可以概括为顶天立地,五六自然段可以概括为化身万物。
结合我们的插图和刚才同学们概括的段意,试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盘古在混沌中沉睡了18000年。盘古醒来后,看到黑乎乎的一片,便拿起斧头向黑暗劈去,分开了天和地,盘古怕天地合在一起。便头顶天,脚踏地,直到天地形成,自己累倒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化作了万物,他用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清楚。
结合课文和插图,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同学们,神话故事以神奇的想象吸引着读者,那么,就请你自由读一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在边上做上批注。
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景象。指名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18000年。说说你读后的感受,结合着插图和课文内容,想一想混沌一片是怎样的情景?
生1:我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感觉混沌一片,就是模糊一片。黑乎乎,什么也看不清楚,觉得特别的神秘,让我既好奇又有些恐惧,特别神奇,很吸引我。
生2:老师,我觉得盘古睡了,18000年特别神奇。我想他真能睡呀,是不是在积攒力量呀。多么神奇的故事啊,那就请你带着想象读一读吧。读的时候注意把很久很久以前和睡了18000年,读的慢一些,语气重一些。
读的真好,仿佛让我感受到18000年的漫长。这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段落: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盘古用力挥动斧子,用尽全力猛地向黑暗劈去。顿时,天和地分开啦,世界开始变得光亮了。
我读着读着,脑海中浮现出科幻电影里神奇的景象,天再升高,大地在下降,盘古就站在中间,像大英雄一样的屹立在那里。
同学们,那就展开想象,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读的时候要注意通过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体现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和慢慢下降的变化。
真好,同学们,盘古在沉睡中苏醒用神力劈开了天地,多么神奇呀!故事中还有很多神奇的情节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2 盘古开天地
在混沌中沉睡
劈开天地
顶天立地
化身万物
课后反思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想象丰富,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讲神话故事,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人物形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读为主,在读中把握内容,培养语感。
阅读、朗读贯穿教学设计的主体环节。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识记生字词。然后以小组读课文、指名读课文等方式,进一步扫清学生的字词障碍,令他们读顺课文。再在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自由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关键内容,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学语言,理解盘古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开阔视野,激起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在“激趣导入”环节,我鼓励学生分享已知的神话故事;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要求学生多渠道收集更多神话故事并分享。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令学生充分感受神话的魅力,激起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