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写字教学 有方法
——觅法:“预导式”教学策略实践
发布时间:2021-09-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车琳

在写字教学中采用预导式教学,犹如在写字源头引入写字教学的活水,将写前指导优化,从而使得写字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一)重用教材资源,格子笔顺记心中

     统编版教材写字板块跟以往的人教版教材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教材中寻找资源,整合教材资源,结合教材资源作为预导内容,进行教学。

1.在田字格中定位生字

     在统编版一上教材识字第二课《金木水火土》课后,田字格的内容占据了半个版面。小学生规范书写,提高书写能力与质量,离不开田字格的帮助。汉字,是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书写时,汉字在田字格里的正确占位,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质量。汉字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固定的地方,把汉字规整地写在田字格应有的位置上,一个个漂亮的汉字跃然纸上的成功率也就大了一半。

     以往教材中并不出现田字格的介绍,统编版教材中田字格的隆重登场,从田字格的样式到“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的提醒,都意味着书写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出现了。

     把田字格资源整合为预导内容,是写字预导式教学的第一步。利用田字格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熟记田字格,在第一次写字预导式教学中就将田字格的重点落实到位。

     【案例1】在教学田字格之前,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田字格这一名称,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清楚田字格中各条线以及各个格子的名称。于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田字格资源作为写字预导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开始,教师就引导:“要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就要清楚一个好帮手——田字格。因为这个格子像田字,所以我们叫它田字格。小朋友们,亲切地叫一叫它的名字,跟它做个朋友吧。”接着讲解田字格各方位的名称,在拍手歌中边吟诵边熟记田字格。

     除了熟记田字格的名称,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必须在写字预导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如“一”需写在横中线上;“二”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案例2】利用现成的田字格资源,将汉字定位准确。竖中线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起着稳定结构的作用,一部分笔画简单却最不容易写好的字,要想写稳写好,一定要注意在竖中线上的位置。在“上”预导时,关注竖中线上的“竖”笔画。在田字格上,“上”的竖笔直地占据竖中线。只要做到这一点,“上”字书写就能成功一半的。紧接着,比较两横:一横在右上格的中间位置,在竖中线起笔,在右上格正中位置收笔;另一横,也占据两格,是一个长横。“上”字的在田字格上的预导就十分完整了。

     利用田字格资源,教师还可以利用口诀“左旁小者齐居上”、“右旁小者齐居下”、“横长竖短撇捺宜收,横短竖长撇捺宜放”、“马头小小马背宽宽”等在观察后预导各部分的指导。

     2.在笔顺上正确书写

     观察学生写字,常常发现学生用错误的笔顺进行书写。在教学“方”字时,学生出现了先写“撇”,再写“横折钩”的错误。在之后的课堂中,笔者进行了多次纠正,但是根深蒂固的笔顺已经记在学生的脑中,并不容易抹去。在统编版教材中,笔者惊奇地发现,在生字的上面竟然有用红色标注的笔顺将顺序(如图)。如此醒目的标注,对于刚进入小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方便的,有助于学生第一眼就清楚地观察笔顺。

     想让中国的汉字在孩子们的笔下煜煜生辉,课堂中就应让笔顺走在前列。教师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写好每一个生字的笔顺,将笔顺资源融合在写字预导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按笔顺书写的意识,才能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案例3】在教学生字“我”时,教师在屏幕上打出“我”这个字,随即提问:“这个字中,新的笔画是什么?”由一名学生找到笔画卡片,贴在黑板上。练习书写该笔画后,教师顺势:“该笔画在‘我’字中处于第几笔呢?请从课本中找找答案吧。”将教材中“我”字的笔顺资源进行提醒,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自我提取,将注意力领到正确顺写笔顺上。结合新笔画,将笔顺贯穿于教学中,两全其美。

     课堂中,书写预导式教学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加强笔顺指导。直观呈现写字过程的教师范写中,将笔顺意识引入指导过程,引导学生念笔顺,从口中念过渡到心中念;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从分析字型,在字理中悟出正确书写笔顺,避免错误笔顺的出现;利用“书写提示”,认记规则,集中熟记,笔顺规则也就牢记于心中了。

     其中,“书写提示”是统编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这个栏目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笔顺书写规则,为学生提供操作规则要求。在写字教学的一开始就引入笔顺规则意识,可见编者对于书写能力的重视。一上教材中三次“书写提示”(如图),揭示了笔顺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集中学习笔顺规则,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既是新知识,也是总结积累。

     结合其他篇目的写字教学,正确笔顺书写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巧用辅助法宝,线面结合了结构

     单一的出现汉字,引导学生观察,似乎是最为方便的教学方法。但是,裸字的出现并不直观。对于第一学段写字经验尚浅的学生来说,裸观察并无益处。加入“法宝”——箭头、线条、图形等,将关键笔画、汉字结构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进行观察。加入辅助法宝的观察,把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融为一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箭头辅助基本笔画预导

     写好一个汉字,从基本笔画学起。写字预导式的教学中,基本笔画的学习犹如建起高楼大厦的砖瓦。部编版教材在谋篇布局中,将笔画巧妙安排。教师细心观察后,可以发现八个基本笔画安排在第一个单元。在预导时,注入基本笔画教学意识,引导学生重视笔画,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笔画,对提高书写能力帮助甚大。

     在教学生字时,紧扣新笔画进行预导,引导学生关注新笔画,了解新笔画的特点,会认会写新笔画。基本笔画的预导时,借助箭头辅助,获得行笔要领,提高基本笔画的美观度。

     【案例4】“横”的书写,是小学生挑战的第一关。看似简单的“横”一点儿也不简单。在进行这一笔画的指导时,由于行笔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无概念,笔者在观察环境加入箭头进行辅助,两个向下的箭头表示顿笔的方向,也是告诫学生不能写成一个圆点,在起步阶段顿笔可以略长。学生在顿笔时逐渐行笔轻快,笔画才流畅。

     【案例5】斜钩是统编版教材中新出现的笔画。笔者在设计《影子》这课中“我”字教学时,紧扣斜钩这一笔画展开。在预导时,笔者在屏幕上打出“我”这个字,随即提问:“这个字中,新的笔画是什么?”由一名学生找到笔画卡片,贴在黑板上。紧接着,箭头出现在“斜钩”书写的难点上——弧度的把握。这一系列的箭头,提示学生在向右下方行笔时,先竖直下行一小段,再转为画弧线,在行至中间处,笔尖略微抬起,笔画在此处最细,然后继续下行,渐渐变粗。这一系列的行笔过程,在箭头的帮助下清晰而明朗,利于学生的模仿。

     箭头的辅助在基本笔画的行笔中相当于示范,类似于教师讲解直观呈现,这一简洁但又规范的示范,利于学生观察,利于学生模仿,在预导时将观察要点有效凸显。

     2.线条图形辅助独体字预导

     独体字教学中,笔者发现使用竖线或者是图形将独体字的形状勾勒出来,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因此,在预导时引入线条或者图形进行观察,学生不再是裸观察,节省预导的时间,提高预导的效率。

     【案例6

    课堂实录:

    出示:“口”字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对,我们的观察法宝——竖线来了。谁来说一说,借助竖线,你发现了什么?

    1:我发现,这两竖是斜的。

    师:是的,不过这一笔不叫竖,它是横折的一部分,叫“折”。

    2:在这两条竖线的帮助下,我发现上面大,下面小。

    师:那么,上面和下面的大小相差得特别明显吗?

    3:小一点点。

     师:对,这个大小要适宜。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读一读:上宽下窄,两竖里斜,位子居中,大小适宜。

     教学反思:口字教学,利用观察法宝——竖线,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上大下小的特点。这种观察十分明显,学生看一次就记住了“上宽下窄,两竖里斜”的书写要领。学生书写后,我明显发现学生掌握该要领,“口”字的书写教学落实到位了。

     独体字的形状进行归纳,初步分为这几种结构图形:正方形,如“正”字;长方形,如“耳”字;扁方形,如“四”字;正三角,如“土”字;倒三角,如“下”字;正梯形,如“兄”字;倒梯形,如“言”字;菱形,如“中”字;左斜型,如“飞”字;右斜型,如“户”字。一见图形,学生自然就记住了这个字的空间布局。

     3.多样辅助合体字预导

     在合体字教学时,教师在写前指导时经常提到“注意这个字的间架结构”,“间架结构把握住了,这个字就会写得漂漂亮亮”。间架结构是指笔画搭配、排列、组合成字的形式和规律。借助多种辅助工具,从间架结构出发,进行观察,观察得准确,模仿得才能精准。

     教学《登鹳雀楼》生字板块时,笔者引入辅助法宝——竖线和小矩形一起来帮忙,引导学生发现“楼、依、尽、层”的特点。学生的观察到位,书写成效明显。

    【案例7】出示“楼、依”两字后,请来竖线帮忙,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左窄右宽。”

    教师引导观察两字右边的部分也有写到竖中线的左边,得出右边部分比较大,写的时候应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学“尽、层”时,先请学生找出法宝——小矩形,引导学生观察到“尽的下半部分小,层的下半部分大”的布局特点。教师就此特点提醒:“尽的上半部分就像一条打开的裙子,宽宽的。层字呢,云跑出了出来,露出了它的大肚皮。”加上动作后,学生做一做,熟记这两字的结构特点。本次生词教学中,以竖线和小矩形帮助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从视觉上得到启发,节约了观察时间,掌握了书写要领。

     出现相同的部件时,引入方框辅助进行观察拥有相同部件合体字的结构变化,了解合体字各部件的主次关系,进而了解合体字的避让和穿插之美。

    【案例8】拥有“也”部件的生字特别多,在教学“他、地”字前,笔者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结构,但是在左边的部件有什么不同呢?笔者马上想到了借助方框进行观察。将左右部件都加上方框后,发现“他”的单立人在方框中较为舒展,而“地”字的提土旁相对于单立人则却变窄了。这时候,偏旁的避让概念就出现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方框了解偏旁的避让,为整个字合理的布局提供帮助。

     学生在书写时判断不准各部件之间的距离,出现空间布局时不平衡的现象。这时候在预导时,除了使用线条和矩形,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图形进行距离的表示。在“医”字的预导时,笔者采用了两个蓝色的小圆圈,把三横之间的距离呈现出来。

 

(三)妙用儿歌口诀,说背之中记要领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明明这些重难点,我在课堂上反复提醒了,但是学生却记不住,在课后还是反复出错。教师在这一点上做了尝试。

     横要平,竖要直,长短搭配更适合……”校园中,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背读声。的确,儿歌、口诀是帮助记忆的好办法。但是,这一类的儿歌、口诀并不贴近学情,也不适用于每一个字。

     其实,第一学段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不同的,在低年级儿童中尤以视觉记忆占绝对优势,他们对以提供视觉接受为特点的信息,保持量为最高。再者,这一学段的学生对形象词记忆效果更佳。根据这两点依据,在课堂中提高书写能力的写字教学中从对比式、比喻式、拟人式进行创编运用具有该字空间布局特点的儿歌、口诀牢记是值得一试的。

    1.对比式创编记要领

    将笔画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创编,如“横折钩”和“竖弯钩”中,两个笔画在折处有着明显的不同,出示图片后,发现一处是折处有力明显,有阳刚之美,另一处是圆润,有阴柔之美。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创编出“有力阳刚,横折钩,圆润阴柔,竖弯钩”的笔画口诀。

     笔者注重将生字类同的字组成一组进行比较后,进行创编。在学习“游”的时候,加入了“倒”字比较。在辅助线条的帮助下,学生观察到两个字的特点是都是左中右结构,但是三个部分的大小有着明显不同。学生在比较后,引导学生记忆“倒”字是“一点一点长起来,一点一点宽起来”的口诀,“游”字是记忆“两边长,中间短”的口诀。

     2.比喻式创编记要领

     在基本笔画上,用比喻式的儿歌口诀,学生能将基本笔画的运笔方式牢记心中,并能准确、规范地书写。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如横的教学,学生发现横就像一座拱桥,随机出现桥的图片,学生总结出横的运笔就像桥一样,两头较粗,中间较细。“横笔画,像座桥;两头粗,中间小。”即使在评价时,这一口诀也可以作为标准,巩固书写。

     在预导时,用比喻式的创编歌谣记要领,可以帮助学会快速学会记忆间架结构的特点。如“白”字,短撇贴着日的边,就像是“日”字上带了一顶草帽,于是“白”字的儿歌就是:“小草帽戴得牢,太阳底下还是白。”

     在穿插、避让要领的预导上,比喻式的创编更是锦上添花。“秋”字:“禾苗收起腿,捺笔让一让”。此类的创编,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结构规律,记住字型特征,在浓郁的学习兴趣下,提高效促写字。

     3.拟人式创编记要领

     拟人式的创编歌谣就像是讲述一个个小故事。“夏”字的创编,笔者放在一个微课中,将各部分设置成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一个小姑娘,她穿着大裙摆的裙子,转个圈来,就像是一把伞一样地舒展。太阳实在太大了,带上一顶草帽,小姑娘的眼睛才能睁得开。这样童话故事式的创编,并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而是让孩子从故事中了解笔画较多的生字时,可以有效地记住各部件,安排各部件的位置。

     “尽和层”预导时,笔者也采用了拟人式的歌谣进行创编。“尽”字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尽的上半部分就像一条打开的裙子,宽宽的,从而创编“尽”宝宝,穿裙子,宽宽的,真漂亮”的儿歌。在教学“层”两字时,引导学生发现:层字,云跑出了出来,露出了它的大肚皮。“‘层’宝宝,真调皮,大肚皮,藏不住。”这一句儿歌也就在课堂中读记了。在笔者自编的,学生根据这些由视觉特点而设计的具有形象词的儿歌中,帮助学生牢记该字的空间布局,从而记忆该字的书写要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