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只注意知识的积累,而很少注意学生 悟性 的培养。诚然,积累是感悟的基础,积累越深厚,感悟会越敏锐、越深刻。但积累不等于感悟,如果在教学之中不注重 悟性 的培养,那就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水平推向更高层次,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才能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达到阅读水平的较高层次 有所感悟。这样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学好语文对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正确途径。 2、“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研究”课题,不少教育界同仁都在研究和关注。但在小学阶段读背过的文章和诗句,到底对其今后的学习及成长是否有直接影响,还是一个在探知的热点问题。 3、 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在教育理论研究层面: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对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科研兴校的科研意识;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可以调动全体教师自觉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教学观念、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的质量和品位;在学生培养层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和知识积累的储量,为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 ||||
(三)研究目标 | ||||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符合小学生掌握语言、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方法和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能力。 | ||||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
一、调动情感参与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有人情味儿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学生才会将老师的 要我读 转化为自主寻求的 我要读 。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在阅读中感悟才能更加深透。因此,调动情感参与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二、强化读书实践 让学生多读多悟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可见,语文教学中 读 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自读自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 1、初读促感悟 学生虽有了初步的阅读的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体验,但仍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 ──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第一次读,初读,大声读,自由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把课文读正确,在反馈正音时,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教学中,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和感知,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精读促感悟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 “不待解说、自知其义 ”的效果。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系统领悟,真正有所感悟的重点是通过精读课文。此时的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3、范读促感悟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 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朗读示范作用是相当大的,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时,范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相当的影响力,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如果能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地受到熏陶。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听读中进入课文的意境、感悟文章的内涵。因此,可以说成功的范读是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的一个法宝。 三、在比较剖析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品味、揣摩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句,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四、挖掘课程资源,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运用 学生的悟性是和自己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这就是说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更多地取决于其语文的积累程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学生通过 读、记、用 ,储存了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 ||||
(五)研究方法 | ||||
1、 文献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读背感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3、叙事法:对研究过程发生的故事进行整理记录;丰富课题研究,把握研究问题。 4、记录法:做好学生读背感悟检查工作,便于研究分析提供资料。 5、观察法:观察读背过程中学生感悟能力的表现,注意区别个体差异,把握基本处理思路。 6、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访谈,交流读背感悟感受,及时改进方法。 7、比较法:比较学生间差异,查找读背感悟的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读背感悟指导。 8、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总结归纳,为形成教科成果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 ||||
(六)实施步骤 | ||||
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每阶段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0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确定研究方案,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开展阅读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对学生进行民意测验,个别访谈等,初步进行文献法研究。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1月) (1)修改教案,在阅读感悟课堂训练教学中,确定开展个别班级实施的计划。 (2)每两个周进行一次阅读感悟水平的测试、调查,并作好分析。 (3)总结实验情况,调整研究方案,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 3、第三阶段:搜集资料。分析实验结果(2021年2月-2021年3月) 搜集资料是课题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方法等。 4、第四阶段:汇集研究成果(2021年3月) (1) 总结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教学策略。 (2) 撰写课题报告。 (3)申请结题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主要观点: 1、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素养的优劣,左右着其将来步入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2、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学好语文对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正确途径。 3、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的求知欲十分旺盛,记忆力处于黄金阶段,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自十五岁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忆。 4、通过课题研究,在教学中让学生熟读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在大脑皮层内储存了大量的美词佳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便会形成文化底蕴,继之,学生的语言储量必然会促进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可能的创新之处: 1.评价理念的新提升。 2.指导方法的新尝试。
| ||||
(八)预期研究成果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关于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 综述报告 | 2020年10月 | 冯雅 |
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 调查报告 | 2020年10月 | 巢小莉 | |
小学中年级阅读感悟方法调查与分析 | 调查报告 | 2020年11月 | 孔伶俐 | |
小学中年级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研究方 法 | 论文、案例 | 2021年1月 | 崔云雁 | |
小学中年级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研究 方法指导 | 论文、案例 | 2021年1月 | 史瑛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小学中年级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研究 方法指导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1年6月 | 冯佳洁 马兰 |
小学中年级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研究 方法指导研究系列论文 | 论文集 | 2021年6月 | 张娟芳 潘杏娟 | |
小学中年级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研究 方法指导研究案例 | 实践案例集 | 2021年6月 | 张建 周小英 | |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研究力量 课题申报单位为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中年级语文组,有一支专兼职合理搭配、骨干教师比例较高、研究与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 2、已有基础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工作,课题组搜集到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有:⑴王小毅:《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⑵《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2015年版;《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丛书》,王荣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