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学习资料:四下《养昆虫》第二课时
发布时间:2021-04-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丽媛

3.养昆虫(第二课时)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   郝梦梦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探究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1.1 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周多了,蜕过4次皮,化蛹成蛾,完成生命历程与循环。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还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老师的辅助与引导。但是他们对新的事物会很好奇,会按照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去完成。但是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理解的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

2.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

3.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身体形态、行为表现各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适合的方式交流记录的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

2.能通过长期观察及资料阅读,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3.能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

2.体会到坚持长期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 初步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长期观察和资料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蚕的一生要经历的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蚕的一生,认识到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标本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养了一段时间的蚕宝宝,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养蚕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观察、记录了蚕的一生呢?同学们可以(饲养方法、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回忆一下。

共同总结:

1)在养蚕的过程中借助了放大镜观察,观察蚕的体长(用尺子进行测量)、颜色、形状、身体上的表面特征有哪些变化。

2)用到的记录方法有:拍照片、视频、画图、记录数据、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3.在大家的悉心照顾下,蚕宝宝健康的成长,有的也已经成功化茧成蛾。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设计意图:利用复习导入,回顾这段时间养蚕的经历,为本课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二、新知探究

1. PPT出示问题及四个阶段蚕的图片。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2. 小结:根据每个阶段蚕的形态的不同,蚕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主要阶段。(成虫概念解释: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性成熟阶段。生殖器官发育完成,有繁殖后代的能力。蚕蛾就是蚕的成虫。)(板书:卵、幼虫、蛹、成虫)

活动一:展示交流会

1. 学生分组展示对蚕的观察记录资料。

PPT出示“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全班各小组讨论、交流和整理资料,可根据“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准备汇报交流

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


外形特点

运动情况

吃食情况

时间(天)

蚕卵






幼虫






蚕蛹






蚕蛾






2.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记录了蚕一生中生长变化情况,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同学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研究其它的动物。

活动二:给蚕的生长变化图片排序

1. PPT出示蚕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为的图片提问:请同学说说这几张图片分别是蚕的什么时候或者这些蚕在做什么?

2.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养蚕经历,这几张图片的顺序应是如何的?

3. 小结:和其它动物一样,蚕的一生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请将这几张图片的序号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体会蚕的生命历程。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









[设计意图:利用两个活动,互相交流总结饲养昆虫的方法,从而深化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感知生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复杂过程,并不断循环,体会生命的意义。] 

三、蚕的生长变化

研讨一:蚕的寿命

1. 根据小组资料对蚕的寿命计算。算一算:蚕的一生大约是多长时间?(提醒:蚁蚕从蚕卵里破壳而出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蚕蛾的死亡代表蚕生命的结束。)

研讨二:蚕的生存条件

1. 讨论: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蚕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是怎样满足它们的?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进行回答,教师适时点评。(预设:温度、湿度、空气、食物、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长。)

3. 提问:有些同学的蚕在中途死亡了,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你的蚕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打算明年如何解决?

4. 小结:生命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只有满足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鲜干净的食物、充足的氧气等条件,蚕才能够健康的生长。说明生物的生存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研讨三:画一画蚕的一生循环图

1. 蚕的四个主要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提问: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补充板画箭头)

2. 提问:如果条件适宜,新的蚕卵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长此以往,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3. 小结: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生命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循环往复,大自然中的生物才得以不断地延续。

[设计意图:研讨蚕的生存条件,回顾养蚕过程,有的蚕寿命很长,有的蚕很容易死亡。蚕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再进行研讨:画出蚕的一生循环图,画图过程既让学生回忆养蚕的经历,又比较了蚕在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同时,为引出“昆虫的两种发育方式” 做铺垫。] 

四、拓展

1. PPT出示菜粉蝶和蜻蜓的生命周期图。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蚕的一生,老师还带来了其它昆虫的一生,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结:像蚕和菜粉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像蜻蜓一样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身体形态差异不大的生长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我们把昆虫是否有蛹期可以给它们分为两类,这是昆虫的两种发育形态。大家课下可以搜集更多动物一生的发育过程,与今天我们所学的蚕的一生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对比昆虫的发育过程,了解不同昆虫的发育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并愿意主动探究发现感知生命的独特与神奇之处。] 

 

【板书设计】

 

养昆虫

   幼虫        成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