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1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岳寒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开发利用故事资源的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213168

网址:http://www.ljxsy.wj.czedu.cn/html/node170267.html

邮址:ljxjks@{域名已经过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发利用故事资源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本课题于2015年11月设计申报立项,并着手建立研究组织建设、学习理论

文献等研究准备工作。2016年5月被批准为武进区区级立项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纵观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兴趣浓厚,到中高年级时一部份学生开始厌学英语,两极分化开始形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教法老套,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和缺乏英语环境外,学生语言输入量不足,无阅读兴趣也是一关键问题。

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要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喜欢Storytime和Cartoontime,这与它生动、幽默的内容、风趣的语言很有关系。我们知道故事对儿童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故事本身具有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深动的特点,再加上讲述着绘声绘色的讲述,能牢牢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英语故事教学能对学生起到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但目前适合小学生读的英语故事相当匮乏,只靠书本中的故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创编一些适合小学生读的英语故事,变学生阅读为“悦读”已很有必要;另外,如何优化Storytime和Cartoontime的故事教学?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

2、通过实验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更有效地使用教材。能合理开发或利用故事资源,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通过实验研究,锻炼学生英语语言实践、用英语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内容

1、创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材料。

   2、构建小学英语课堂故事教学模式。

   3、培养小学生表演英语故事的能力。

   研究重点: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将喜爱的英语故事改编表演。为了表演成功,他们就会积极与他人合作,不断借鉴他人的长处,调整思路,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习得的语言得到了升华,得到了综合的运用,表演成功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英语故事的快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在学习在探究的欲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过程、措施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深入家庭,学校班级,就学生课外英语故事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分析,找准问题所在。

2、行动研究法:针对故事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3、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运用国内有关故事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寻找可靠的理论依据。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不断收集典型课例及相关研究活动细节,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予以推广。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自2015年11月申报区级课题,2016年5月批准为武进区立项课题以来,连续研究了4年,经历了启动、实践、总结三个阶段,从调查研究、学习培训、总结提升全面推进,着重研究提高教学效益的策略。

第一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8月)启动阶段。在课题准备阶段,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理论,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成立了课题研究机构,申报了课题研究项目,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研究小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英语故事阅读情况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学生英语故事阅读状况,形成调查报告。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主学习的形式,学习并掌握了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新理论,使课题研究具有广阔的视野,更新了我们的思想理念,深化拓展了课题的内涵和外延。制定研究制度,着手建立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站。

第二阶段:(2016年9月――2019年8月)实践阶段。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已有先进经验,讨论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策略,制订每一阶段实施计划。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实验。并组织开展一些理论讲座、教学观摩、外出参观等活动,以推动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力争减少低效课堂,实现高效课堂,从高效逐步走向优效。在这一阶段结束时认真分析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1月)总结阶段。一方面,收集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另一方面,根据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注意向其他方面拓展研究。

为了促进课题扎实推进、卓有成效,我校主要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不仅对课题组提出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校长室、教务

    处、教研组等行政领导把它作为一项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行政工作。

  2. 加强学习培训。每学期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组织教师

    听取专家讲座、参加研讨活动、出席观摩交流,帮助教师聆听窗外的声音,鼓励教师与“专家”对话;听课回来后,要向大家汇报学习收获,尝试上汇报课,尤其是出常州市学习的每位教师必须上好一堂汇报课、写一份学习随想,这些活动都将帮助教师建立新的教育科研理念,确实提高教科研究的水平。

  3. 深入开展研讨活动。各教研组以本课题为研究重点开展校本教研。

  4. 加强督促指导。教学管理分工负责,教务处、教研组对教师落实、指导

    推门课、公开课、反思,逐步落实、积极调控,同时加强课题组成员对各学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的指导。

    5、重视总结提升。平时注重积累资料,及时写教学反思、工作总结,提炼课堂研究论文质量。

    四、研究重点的主要成果

    1 挖掘教材故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走进校园,回归家庭之时,兴趣盎然。

    (1)Story time不错过。

    译林小学英语教材里,每单元的Story版块基本都含有一个风趣、幽默的小故事,这些经典的故事都是编者根据单元内容精心设计的,既简单又有趣幽默,非常适合学生表演。

    (2)主情境图不闲置。

    每单元都有一幅主情景图,每一幅主情境图其实都是一个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图画风格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故事。既可以作为学生表演或对话的内容、话题等,也可以通过表演及对话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将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译林3下第五单元学习的How old are you?(你几岁了),在真实的课堂中,涉及到的数字,不是太大,学生说不出来,就是太小,没有操练的意义。于是上课时笔者就借助了主情景图,通过主情景图展示的情景进行操练,把静态的教材动态化,让主情景图动起来,弥补了真实环境的不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学插图不忽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插图有不同的利用价值。一些连环画笔者往往就把它当成是一-个故事的主线索,在这种主线索的指引下开始这个故事。首先,借助插图理解故事文意。其次,借助插图回答故事中问题。另外,还可以借助插图给故事配音。

2、引用身边故事,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运用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多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出现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文本的内容。
  (1)英语绘本巧利用
  绘本是孩子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特殊语言,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讲述故事内容,通常会借助绘本这一形式。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也正如早期的幼儿阅读,需要借助图片创设情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故事的线索。毋庸置疑,很多绘本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课程资源。由于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能力还比较差,往往只是单纯地喜欢有趣、好笑的书看,对众多类型、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很难做出恰当的合适的选择。学生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在选择孩子读书方面的认识也很有限。因此,各备课组教师通过反复考量比对,精心编制符合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的“推荐阅读书目”。六个年级形成螺旋式阅读提升,循序渐进,构建小学阶段的一条完整的英语故事阅读生物链。

(2)网络资源常拜访
  网络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库,为英语故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网络资源我们将课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的“动态连环画“故事,生动的卡通人物相结合,灵活运用到教学中,让他们在网上通过阅读大量的故事,在不同的语境中重复再现这些语汇,并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语汇的拓展。这样,每节课的实际识记的语汇大大超出了传统教学,而且学生是在自觉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3)传统故事善客串
  传统的故事不但耳熟能详,神奇美丽,韵味悠长,而且富含教育意义,令人回味无穷,引用到英语教学中也别有一番风味。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小猫钓鱼》、《小红帽》和《三只小猪》等都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优秀作品。下面是笔者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编写的三个适用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故事。

  例1: I’m your Mummy. (适合小学低年级)
      Mummy Tadpole: Mummy? Mummy? Fish: No.
      Tadpole: Mummy? Mummy? Duck: No.Tadpole: Mummy? Mummy? Goose:N0.
      Tadpole: Mummy? Mummy? Frog: Yes, my dear. I'm your Mummy.

2: Where is my Mummy?(适合小学中年级)
      Tadpole: Miss Fish,where is my mummy? Fish: Sorry
 I don't know.
      Tadpole: Mrs Duck, where is my mummy? Duck: Sorry
 I don't know.
      Tadpole: Mr Goose,where is my mummy? Goose: Look
 she's over there.
      Tadpole: Mummy! Mummy! I love you. Frog: I love you, too.

    3: I'm Looking for My Mother. ( 合小学高年级)
    Tadpole: Miss Fish, can you help me? I'm looking for my mother.
       Fish: Sorry
 Ican't. Go and ask Mrs Duck.
       Tadpole: Mrs Duck, can you help me? I'm looking for my mother.
       Duck: Sorry, I can't. Go and ask Mr Goose.
       Tadpole: Mr Goose, can you help me? I'm looking for my mother.
       Goose: Of course. Your mother is Mrs Frog. Look
 she is sitting on the rock.
       Tadpole: I see. Thank you, Mr Goose.

  故事改编得当,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我们都可以将传统的故事客串于英语教学,从而使枯躁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DIY故事,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1)有机连缀,改编故事
  如何上好一堂复习课,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将英语复习课上成纯粹的单词、句型背诵课。如果在复习课时运用故事教学法,以故事为载体进行整合复习,故事始终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信息,有效输出所学语言,复习课真正得到了激活,变得生动、有趣。
  (2)合作学习一,创编故事
  英语书中出现的故事比较单一,三到六年级全部是固定的几个角色为主人翁。另外,市面上很多英语故事书也是传统的中国故事翻译而成,句子和单词比较复杂,孩子不易看懂。为了满足部分孩子的求知欲和成功感,我组成员让孩子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创作故事,让他们配上图画就成了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了。孩子们编的故事里有超人、机器人,还有一些卡通人物。故事书色彩斑斓,情节从简单到复杂,完全是我们成年人无法想象到的。下面是一则六年级学生根据PEP Book8 Unit2BLet’s read创编的,取名为《新龟兔赛跑》,配上插图以后,非常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
 
   The weather is fine. There is a running match between the rabbit and the tortoise. The rabbit runs much faster than the tortoise.The rabbit is excited. Becausethe tortoise is too slow. Therabbit sleeps near the road. At last, the tortoise won the
game. The tortoise is excited. But the rabbit is not sad, he is laughing at tortoise’ s funny winning, he also remembered persistent you can win, conceit makes one legbehind.

听、读是输入信息,而说、演、编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经评价反馈、强化所学的内容又再次输入,这样形成一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孩子们一-直是读者,让孩子们自编故事,让他们转换一下角色,做一个编者、作者,学生的兴致是那么高涨,工作是那么投入。

4、创新立体评价,展示故事资源广度。

评价,不是为了判别学生成效的好坏,划分奖惩范围,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正确阅读、理性阅读和持续阅读英语故事的道路。评价在原则上要重过程、重激励、多形式、多展示。课题组在评价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故事读书卡、自编英语绘本、办英语故事小报,用于学生自我评价;推荐“英语故事达人”、评选“创编英语故事小星星”用于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则以“亲子共读”展示活动的方式体现。

(2)评价方法多样化。

作品展示法——每年的艺术节、读书节期间进行手抄报、绘画作品的评比和展示;活动评价法——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朗读展示活动:讲故事比赛、英语故事创编大赛等。

(3)课堂练习评价法。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英语教学的促进功能,让英语阅读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课题组要求,在学生学习完一单元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并在中高年级组织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竞赛,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从而对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做一定的评价。这样采用多元立体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让评价伴随着学生阅读成长。

5、坚持知行合一,深化校本研修。

我校一向坚持走“教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相结合。课题组按计划每学期安排两至三名成员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专题讲座,交流实践研究过程中的优秀经验,或提出研究中的困惑;进行课外阅读主题沙龙,探讨课题研究的实际存在问题,商讨解决策略。我们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边总结,整理成论文或案例等书面材料,形成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价值与成效分析

经过近四年的持续探索,课题组在各个具体研究内容上都获得了丰富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为小学英语老师理解和把握故事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为全面激发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1、学生积蓄了阅读能量,涵养了人文德行。

英语故事学习作为课内学习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

(1)学生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大声朗读、默读、鉴赏阅读、摘要法、浏览法、精读法。同时还学会了摘录、剪贴、做卡片等积累的技能和方法。通过故事读书,学生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学生能够简明扼要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口语能力提高了。这主要体现在每学期参加的武进区英语朗读比赛中,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分获区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3)学生的习作水平进步很大。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以阅读丰富习作内容。近三年来,各种教研活动现场对学生课堂情况的统计中,无论是整班还是个人上课的反馈,都有很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得到活动观摩者的一致好评。

(4)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和品质。课题组组织学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故事阅读能力提升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校内组织故事创编大赛、英语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整班英语朗读比赛等等,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运用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陶冶了情操,获得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生活态度,健康快乐地成长。

2、教师提升了专业素养,滋养了教育生命。

读书,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通过阅读,可以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

(1)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

(2)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8位老师先后开设区、片级教学观摩课。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在各类刊物发表相关论文9篇,获奖论文7篇,论文数量和质量较前几年有显著提升。

(3)在研究中教师不断提炼实践成果,形成可见的书面材料。我们定期召开“照镜式会诊”活动,或研讨,或沙龙,或经验分享,或问题诊断,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课题组通过反复斟酌,根据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确立了一至六年级英语故事阅读推荐篇目,使读书指导、交流活动有了定向,不至于在选择篇目上盲目或随意。我们还确定了英语课堂“课前五分钟”学生的阅读内容。英语故事阅读,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有教育智慧,让教育生命得到滋养。

3、学科增强了竞争能力,蓄养了教改力量。

教育改革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让教育科研引领学科教学实现新的突破与超越,保持持久的战斗力,这一直是我校教科室研究的问题。英语教研组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团队。本课题研究以来,教师专业素养、教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学科竞争能力的增强。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共享教研组实践智慧,助推教师发展、教研组建设已见成效。一大批青年教师在“青蓝工程”活动中崭露才能,快速成长起来。业务骨干教师在各类教学比武竞赛中展示风采,为学校争得荣誉。学科组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在研讨活动中,在专家引领中,在学习培训中,在反思总结中,我们共同探讨着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改之路,汲取着奋进前行的力量。一路前行一路歌。

4、学校丰厚了文化底蕴,树养了儒实品格。

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教师和学生。开发利用英语故事资源研究课题的开展,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树养学校“儒实”文化品格的有力途径。

(1)校本研修向纵深行进。课题研究让校本研修落到实处,更向纵深前行。

(2)构建了学习化教师团队。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了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故事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对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本课题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尚要改进和深入:

一是对阅读中男生女生个性差异问题缺少精细有效的研究分析,今后可以加大个案研究的深度,将英语故事阅读与儿童个性发展研究结合起来。

二是对新市民家庭如何更好地落实“亲子阅读”的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可以作为小课题进一步研究。

三是对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阅读指导还不够具体细化。今后对这类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阅读指导策略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的可行性,教师在教学中把讲故事作为一种具体操作的方法来实施教学,通过故事学习激活课堂,并由故事本身渗透出的教育价值,以及教师在讲故事过程中所渗透出的内在世界,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富含的大量故事题材,科学地整合教材,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建设“儒实课堂”为抓手,实现了师生互动有体验、师生互惠有创生、实现着看得见的师生共进。但是离学校的要求、高效课堂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将进一步总结成果,提炼成功经验,相信我们在“儒实文化”理念的指引下,及基于儒实精神改进学习评价等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使课堂有思想、有文化,为全面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谱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不断努力。课题研究没有终点,结题汇报只是一次回顾与反思,是研究中的一次新的起点。在后续阶段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充分利用结题过程中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吸取现在的经验、教训,进行进一步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

 

                                                            执笔人:张惠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东桥南路5号 联系邮箱:wjljxcz@wjedu.net 联系电话:0519-6969710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